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英语教学,为何搞不好?

(2007-06-23 12:21:19)
标签:

曲刚

  多少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中国有那么多的英语专家,有各省各市数不清的英语教学研究机构,可为什么中国的英语教学总是搞不好?发音、造句、音标、听力这些具体难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无数的家长为孩子被英语问题折磨而心急,目前从街道老大妈到国际友人都已经知道中国的英语教学是一场跨世纪的失败了,可为什么这个失败的局面就是没有人出来管一管?“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应试英语”已经成了中国人学英语失败的标签,中国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英语了,可大学毕业时却要顶上“哑巴”、“聋子”、“应试”等多顶大帽子,而且是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都要顶上这些大帽子,为什么这种状况长达几十年得不到改变?
 
   近几年我也成了英语教学从业人员了,便有机会参加一下这个会议那个会议,参加多了便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原来是整个行业的“……”风气阻碍了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限制了这个行业得到发展。这个“风气”是什么呢?我给大家公布一份每年都要在全国无数地方召开无数次的“全国(或某省/市)第N届英语教学法研讨会的总结报告吧,这样的报告一般刊登在会议主办单位的会刊上.从这个千篇一律的报告里,你就能理解我说的“风气”二字是什么意思,你就能理解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为什么那么难。

 

 

全国(或某省/某市)第N届英语教学法研讨会总结报告

(千篇一律版)

(此报告为千篇一律版本,将报告中的大写英文字母替换成人名,在空白处填写上具体时间、地点、单位名,就立刻构成了生动具体感人真实的报告,就又一次举办了一个旨在彻底解决中国人学英语问题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硕果累累的大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为推动中国(或某省/市)英语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或某省/市)英语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日至     日,由中国(或某省/市)     研究理事会、中国(或某省/市)       委员会、中国(或某省/市)      联合会、中国(或某省/市)       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且由X杂志社具体承办的中国(或某省/市)N英语教学法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城市D隆重召开了。

  本次研讨会邀请Z委员会的著名专家及知名学者做了精湛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来自全国(或某省/市)100余所学校的近千名代表汇聚一堂,聆听专家们的讲座,并积极主动提问、踊跃发言,气氛热烈,秩序井然。

  根据英语教学的现状,本次论坛紧密围绕着英语教学评估政策、开设精品示范课经验交流、英语教学学科建设、英语教材、教师发展与科研等5方面展开研讨。

  14日上午,论坛开幕。会议由中国(或某省/市)P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Z先生主持,H委员会副主任B先生和X杂志社副社长Z先生分别作了开幕致辞,欢迎来自全国(或全省/市)的代表参加本次论坛。B先生和Z副社长依次介绍了H委员会和X杂志社的基本情况,并表示H委员会、X杂志社愿意与全国各学校的英语教师们一道为促进英语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服务中国英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接着,H委员会J委员作了关于“英语教学评估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英语教学评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自己参加评估的经验基础上指出了一些常见的对评估的错误认识,具体地讲述了评估的真正价值和要求,并对如何评估提出了真诚的建议。J委员讲解清晰,举例真实,而且这正是代表们最为关心的议题,因此迎得听者一片共鸣。报告不仅仅为各学校迎接评估,更为各学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接着是Q大学外语系语言研究中心主任Y教授做的题为淡化浮名,不断进取;积极参与,重在建设”的报告。Y教授首先总结了连续三年参加精品课程的申报并获成功的经验。接着Y教授从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3年的精心设计与艰苦努力所开发的由X杂志社出版的《S英语》教材。Y教授的讲座内容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声、音乐并茂,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强烈激发学习兴趣。《S英语》教材得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高度欢迎,纷纷要求订购和使用。

  14日下午,Z研究中心主任M先生作了题为“英语思维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报告。报告主要阐述了对英语学习目标的理解,阐述了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建议。M先生认为英语教学培养目标应该包括人生观与世界观以及终生学习与研究能力的培养,指出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议,他倡导要用一套好的教材迅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并表示会同X杂志社合作积极开发这样的教材。接着,G学校L教授作了关于“浅谈如何搞好翻译教学的主题报告。L教授首先介绍了本大学英语系的简要情况,然后介绍了自己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体会,并介绍了最近撰写的新书《英语翻译练习》,他的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丰厚、知识性强,与会代表受益匪浅。

  主论坛结束后代表们又分开参加了两个分论坛的交流。一部分代表参加了由L主任和Z先生主持的英语教学方法分论坛,另外一部分代表参加了由J教授主持的英语教学评估的分论坛。在英语教学方法分论坛上,代表们积极地就英语教学方法问题向两位专家提问,L主任和Z先生分别就提问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论坛气氛热烈,秩序井然。通过交流,代表们收获颇多,有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在英语教学评估的分论坛上,代表们纷纷就最为关心的英语教学评估标准问题向专家提问,为以后的评估做准备,论坛气氛非常火暴,代表们争先提问,专家耐心地回答每位代表的问题,短短的一个小时转眼间就过去了,很多代表还有很多的问题,只能留到晚餐的时候再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代表们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受益匪浅。

  当天晚上,代表们进行了英语教学教材开发的洽谈代表们就英语教学教材的发展完善以及自身需求与X杂志社社长和编辑进行了交流,同时,代表们也相互就自己在教材使用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产生了很多共鸣,对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教材有了很多新的理解和认识。老师们对X杂志社以项目促建设的做法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认为这种运作模式对于学校科研项目建设和教材的深度开发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运作模式不仅对X杂志社和学校产生积极影响,并最终会促进终端的学生学习环节,是一种三赢”的机制。很多代表在看到会场上展示的外语教材后非常高兴,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在相互的交流中,代表们总结了一些对教材建设的建议,X杂志社将根据代表们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外语教材体系。通过此次洽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编辑之间搭建了沟通的良好平台。

   昱日上午,论坛继续。J理事会副理事长Z教授作了“应用型英语教学与科研的报告。Z教授首先就英语是学科还是专业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就英语教学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要寻找新视角、发表新观点,希望外语学术进入广域的学科中影响其他学科,希望外语教学能走出一条崭新之路,最后Z教授谈了对X杂志社最新出版的应用型英语系列教材《S英语》的看法,认为这是一套非常符合现代英语教学理念并且适应应用型英语建设的教材。

   接着,本次论坛进入了“对话部分。J研究中心的W先生和L联合会的Y教授就评估问题、精品课程建设及科研立项等问题同与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对话气氛非常活跃,代表们踊跃提问,专家耐心讲解,一时间所有人忘记了时间,全身心地溶入了这次“对话

  论坛闭幕式上,K外语教学委员会B先生致闭幕辞。他表示这样的探讨和交流是非常有益的,这样的对话应该持续下去。借此次论坛的东风,明年此时将要在另外一个美丽的城市(乃至另外一个国家的美丽的城市)V召开的第N+1届全国(或某省/市)英语教学法研讨会将会更加成功,将会使中国的英语教学有长足的发展。

  本次论坛召开得非常及时,专家水平高,信息量大,形式多种多样,为外语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编辑之间搭建了沟通的良好平台,相互也拉近了学校之间的距离。值得高兴的是,在这次论坛上,代表们听讲的态度非常认真,有的代表把笔记本都记满了,又向其他代表借,决心要把所有会议记录都带回去传达。有的代表发着高烧也坚持把报告听完。整个论坛几乎没有一个代表提前离会。这些感人的情景记忆犹新。紧张的会议结束之后,会议主办方安排代表们对美丽的城市D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考察,周到的服务令代表们十分满意。

 “第N届全国(或某省/市)英语教学法研讨会在全体代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但与会代表对会议寄托的厚望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时也鞭策我们把论坛办得更好。本次论坛给与会者感受最深的是论坛已成为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的一个品牌,是交流与沟通的最佳场所”。相信她必定会承载着代表们的厚望,展翅翱翔,飞向属于她的那份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

更多精彩观点:

     豁然开朗的学英语全新方法见www.from2000.com

     学英语请千万不要“背”单词

     不讲透的英语语法真是害死人

     忽视发音导致英语学习全盘走上困难路

     英语口语是这样飞速练成的

     用两个成语搞清中国的英语教学

     令你拍案叫绝的“积木式英语造句法”

     英语发音的秘密是这样离奇地发现的

     一根曲别针协助我改进国际音标

     请不要再这样掩耳盗铃地教英语了

     请不要随便让学生们用英语思维

     连老外都不知道的学英语的秘密

     30小时搞通英语语法(视频)

     用26个字母学会发一多半英语音(视频)

     几十小时视频播客解开英语发音、语法、背单词之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