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时刻 |
|
厂商谋划减少降价促销赔本行动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 “现在报纸上刊登的促销价格没有以前那么实在了。”一位经常看报纸促销广告买家电的市民向记者抱怨:上周看到报纸登出一款37英寸的液晶电视只买6999元,等自己急匆匆赶到卖场一看,特价机已经卖完了,要买的话请按8999元原价掏钱吧。 液晶彩电厂商正在极力使消费者脱离“等待价格战才购买”的固有思维模式。家电业资深营销专家沈闻涧告诉记者,从今年的液晶电视价格看,厂家正在逐渐告别过去的“赔本赚吆喝”,“要市场更要利润”策略非常明显。 无须低价培育市场 “去年我看中的一款32英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居然从年初的9998元跌到了年底的4999元。”一位一直在“持币待购”的市民对于液晶电视的价格跳水仍记忆犹新,“但今年初我看中的一款42英寸的液晶电视,过了8个月了,价格才降了1000多元”。 今年液晶电视价格之所以难以出现过去的“普降”和“超低价”,重要的一点是平板电视尤其是液晶电视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子商会家电课题组发表的《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也显示:2006年上半年,平板电视销售实现了212万台,超过去年全年近200万台的销量,其中液晶电视占据八成以上份额。预计2006年下半年,平板电视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有望突破270万台。 在过去两年,消费者选购平板电视,价格是最主要的因素,液晶电视的价格雪崩,一方面继续拉大同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差距,一方面也是液晶面板厂商和终端厂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现在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期,频繁的价格战反而影响到各厂商的利润率。 稳守价格成共识 海信、厦华、创维等多家彩电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液晶电视的降价绝大部分是上游的屏降价造成的,过去那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相互恶性压价的情况今年再难出现。李斌分析称,过去液晶电视接连大幅跳水是因为很多品牌都想借助降价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进而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市场新的有力竞争者。 “去年全行业平均利润不到1%,今年的行业平均利润已经上升到了3%-4%。”上述营销老总的分析得到了多家彩电上市公司中报的佐证。今年上半年,康佳盈利3336.79万元,厦华实现净利4456.57万元,海信净利润5453.51万元……上述多家公司管理层不约而同地把平板电视尤其是液晶电视业务的发展作为自己业绩的最大亮点。 http://www.ycwb.com/images/2006-08/31/kjjhlx68237.jpg 相关报道:彩电新品找寻“蓝海” 新快报讯 (记者 陈学东)液晶电视长期以来“市场变大,利润变低”的趋势已经引起了国内企业的警惕。在近来一连串的彩电新品发布会上,厂家都一致在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而对过去喜欢宣扬的价格只字不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主任陆刃波称,国内平板电视竞争的激烈,迫使厂家纷纷找寻“蓝海”,通过新品的差异化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厦华强推全能“微晶” 厦华电子上周发布的新品选择了“全”:针对目前平板市场鱼龙混杂、核心竞争力低的局面,厦华昨日还高调发布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能微晶”技术。此次亮相的“全能微晶”产品技术功能最全面,它整合了“微晶120Hz”、“微晶1000线”、“微晶全能芯”、“微晶双核六色处理”、“微晶智慧光”、“微晶双HDMI”、“微晶双流媒体”、“微晶数字音响”等八大尖端科技,实现了对目前平板电视主流功能的整合与战略性大包围;这个产品也是中国首台120Hz液晶电视。 据介绍,这是厦华今年内的第三次全球新品发布会,目前发布的新机型已超过150款。厦华电子总经理谢思喻告诉记者,在出口的彩电品牌结构上,目前厦华的自有品牌出口约为60%,ODM品牌30%、合作品牌10%;而在产品尺寸结构方面,厦华大尺寸平板电视也占到60%以上。 创维发布“屏变”液晶电视 而创维在日前推出的新品则选择了“新”:创维推出了解决液晶电视眩光问题的新技术―――“屏变”。创维还在发布会上推出了基于这一技术开发的“屏变”液晶电视,并计划在国庆节前集中20多款产品上市。 看液晶电视时间久了,会产生刺眼、眩晕等症状。专家把这一问题称作眩光污染。据创维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屏变”技术发明者李海鹰介绍,“屏变”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液晶电视的眩光污染问题,在于它不但可以从电视内部图像自身亮度的变换进行调节,而且还可以根据观众的收视环境亮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悉,目前彩电行业中只有创维和松下拥有光感屏变技术,而场景屏变则更是创维独自拥有的技术,它是“屏变”技术的另外一个核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专家对“屏变”液晶在感官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测试后,一致认为,“屏变”技术对解决眩光污染这一大众健康问题具有重大贡献,建议该技术成为今后液晶电视发展的方向和标准。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