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海流水
上海流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51
  • 关注人气:1,3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抵达或者扎堆

(2008-05-29 13:33:28)
标签:

杂谈

抵达或者扎堆

孙甘露

    有的电影看一眼剧照就折服,比如菲利普·加莱尔的《奥布边疆》,比如文德斯的《帕勒莫枪击案》,相信我,你的直觉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通常人们没时间演示给你听。

    有的电影看完了观众被自己所折服,怎么就能看完呢?比如、比如我们所做过的那些蠢事。有的人拍的电影你永远是要去看的,哪怕他翻来覆去说的还是那点事儿,比如伍迪·艾伦。

    有的电影取自于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但是那些炫目的名字可以读作是货品的编号,那是由不同的人钉的同一种箱子,箱子是用来装提线木偶的,由这种东西演示的历史,看起来非常错综复杂,但是逻辑关系游丝般微弱。好莱坞的习惯做法是诸如《洛奇1》、《洛奇2》等等,那是比较有信誉的商业行为。

    我这么磕巴地在说什么?说汉语的影人齐齐在戛纳默哀、垂泪、募款,这大概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不允许自己当众表演的时刻,不然谁会饶了他们?但是电影的本质是,表演并且令人信服,通过肢体传达演员心中有或者没有的意念,表达演员理解或者误解的情绪,甚至以没有表情的空洞脸庞把观众引致正确的体验,(影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嘉宝在《瑞典女王》拍摄时,毫无表情的对着镜头,被剪辑在影片中被认为悲痛之极。)

   所以人们容易质疑那些拍了一部电影就自我升华了的论调,电影之路很难成为救赎之路。如同加莱尔和文德斯这次都被认为直直走在下坡路上。通常,观众总是站在坡下的,大师朝我们渐渐走来,也是毫不奇怪的事情。

   肖恩·潘和昆汀·塔伦蒂诺依然在戛纳挤眉弄眼,那不是演技,那是操性。陈冲很稳重,很中年,从她的背影我看见自己的体态。刘奋斗还是那么浑不吝。“我不去上海,伤心之地。”这是某天凌晨,看了整夜电影之后他说过的话,有助于你理解他拍的电影吗?

   电影中某些精微的变化需要放到更广泛的语境中去观察,而某些体量巨大的制作借助日常生活的经验便能使其褪去装神弄鬼的外衣。

   我是在冒险谈论没看过的电影和不在场的戛纳,但是这风险很低,较之同样不在场的灾区汶川,我们已经贸然发表了更多的情绪性的意见,悲痛是无疑的,但是希望我们知道的不像知道戛纳那么少,那么有限,那么表面,希望知道的不只是善款和物资的数字,不只是晚会上一首电影插曲式的歌所唤起的触动,有比这更持久的伤痛,就像伟大的电影在我们心中所塑造的感情,不会因为事过境迁而遗忘。汶川所凝聚起来的感情,如果能推诸久远,那么,我冒险说一句,那些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的血算是没有白流。

 原载2008.5.28《上海壹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