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净沙 ·续一

(2006-03-23 22:00:49)

 

    因为在灯下书写,那十五瓦的白炽灯常会将我的思绪引向语词之外的某一点。一种情景、一种不为人知的丽莲·海尔曼式的甜甜的伤感——那是电闪雷鸣之后的休眠。

    我时常注视着安的面影。在回忆中,无数次将目光移向房间上方的灯罩。

    在夏末,那里密集着微小的幼虫,在炎热中呵着气,没有什么人能够看见。晚风透过阳台那敞开的门隐隐而来。凉意就在我们的膝间盘绕。

    这样的时刻通常没有音乐。

    立式钢琴的琴盖打开着。安的裙摆在身侧垂下。远处木器厂传来阵阵嗡嗡声。

    在这样的时刻,安根本无心触摸琴键。

    我们眼中唯有倦意。一种深不可测的虚无感受,不为时代所左右,仿佛要消失于细枝末节之中,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全无踪迹。

    至于时间,那更是无从纳入。从那时起就已退出历史,隐身于日常生活之中。这种愿望是如此强烈。

    这与安的家庭,她的居室的颓败的气息不无关系。除了琴声,她的兄弟姑嫂都是轻声交谈、缓步行走,像是害怕惊动了什么东西。

    在大部分时间里,你都能听见水壶中咝咝的水声。不停地煮水是安的家庭的一大景观。终日里,屋内尽是瓷器的轻微碰撞声。茶香萦绕。

    要是遇到雨天,那更是饮茶的日子。窗外的雨水助长了她们的茶兴。

    这份嗜好是我所迷惑的。

    让我再度重返那个夏末,那种由欲望与暮色交织的傍晚。天边尚有一道光亮。

    深蓝色的唐山茶具就在我们脚旁的地板上。杯子和碟子。我和安各一份。在静谧中相互对望。杯子边缘的吮吸间或打断我们的思绪,或者说使我们无所思虑有所间隔。

   

    我所失去的时代、四季、书籍和不知其名的浆果,关于飞行的幻想,恶作剧,甜蜜的睡眠,还有安。

   

这一切都由上述场景所凝聚,所孕育,所揭示。我所有的书写都由它唤起、喻示和衬托。它逐渐向某个黑暗的深处陷落,捎走了我的乐感、音调、笔触和幻想。它不奢望与世事并存,它的象征物是茶和钢琴。诉诸我的味蕾和耳膜。

    这些东西都是必将消散之物,它以变化而寄存在我的心中,一如我们的肉体所要经历的变化。

    这些精致而易碎的东西!

 

 

    有一个时期,我们经常谈论死后的情形。在种种设想之中,最有说服力的那个彼岸,恰与人世相差无几。

   

它的图形部分来源于上海的街景,安的居室,她祖父的书房,我的弃儿式的幻想,以及我的复杂的试图校正世界的稚气的渴望——它源自我的识字不多的祖母,一个新教徒,虔诚地在家中祈祷,在众人面前散布福音,论证耶稣的可能性。使我误读为世界具有某种光荣的归宿。

   

    这不像是故事、小说。如果它有朝一日能成为一本书的某几页,我会感到无比欣慰。这也符合安的愿望。

    仿佛是乐谱中散落的数页。安并不急于使之返回原处。它被夹在某本杂志中间,一如插页。当她自己某日偶然读之,会发现原本在上下文中被忽略的寓意。

    这种奇怪的读谱方法,我是闻所未闻。

    如今,我将它看作是我的世界观的一份素描。它从某处轶失,飘落,嵌入另一处敞开却又被遮蔽的场所。

    它从来不被理解为号角,而是一只遥远的海螺(这种词性的异植已使我厌烦)。并且,它不在餐桌上。

    每夜,我都看到语词在展开、铺排,在声音的伴奏下,将无数的细节和寓意累积。它的曲折和醉人之处,不在一帧乡村风景之下。

 

 

   

安是这样的女性,你愿意甘冒某种风险,怀着优伤在书中描绘她、追忆她。她的热情和顽皮犹如舌尖吐出的清晰的音节在空气中很快消逝。她从她所处的那个年代中隐去。仿佛从我的个人影片中淡出。

    一个段落结束了。方法是古典的。并不炫耀,不为人知,迷人而又伤感。那种飘渺感就像隔着国界或者在时间上有半个世纪之遥。

    她的肌肤散发着蜂蜜般的香甜和甘醇。(这个比喻适用于一切处子之爱)。

    我们在电影院的黑暗中度过了许多时光。在前排中央,或者楼上梯形观众席的边缘。如今,我已很难找到合适的措辞来加以形容。

    我们骑着自行车在市内寻找钟爱的影片。安的长发和她的红色羊毛围巾在细雨中飘拂。

   

我想,我是把这一切当成了一部影片了。然后是黑暗,这是无疑的。一个故事和一部影片都一样。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都是一片黑暗。而在这个黑暗的中心,就是我们携手注视银幕上那个经过无数次剪辑的世界。

    它包含了欢娱、痛苦和无可名状的色欲冲动。

    在银幕的光线反射下,安的表情是专注而圣洁的,她的侧影表示着一份惊讶。多少喻示着生活的黯淡,唯有写作和编辑才能加以照亮。

    我的努力仿佛正是为此而来的。虽然它也无法逃脱黑暗的结局。

    这个段落是隐喻式的。一堆谨慎而怯懦的能指,涉及基本和反面的能量,因此而缺乏光泽和创意。但是它的曲折是无可奈何的。

 

 待续

天净沙 <wbr>·续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属性
后一篇:安魂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