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构化行情将向 “吃饭行情”轮转

(2014-07-14 09:35:05)
标签:

股票

主题投资

下周走势

分类: 股市随笔

                         结构化行情将向 “吃饭行情”轮转

 

业内普遍认为,无论年景怎样差劲,每年都不会缺少一波“吃饭行情”。什么是“吃饭行情”?顾名思义,就是“开饭时间人人都有口饭吃”,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分一杯羹”。实质上,说的就是系统性行情,大盘涨,几乎所有股票都有一定涨幅,只要持股待涨,则九成以上股票都会贡献一定的获利空间。老金认为,今年的“吃饭行情”很可能就在三季度,能否成功发动这两周便可以见分晓。

 

结构化思维大流行

 

与“吃饭行情”对立的是“局部行情”,也就是所谓的“结构化行情”,相当于“有钱人”才能“开饭”的楼堂会所消费。

必须清醒认识到的一个事情是:A股市场最近两年已经习惯了结构化思维,甚至沉醉于结构化炒作。如若不信,可以看看每天基本必有的涨停板现象:20只上下的个股涨停基本是平日的“正常消费”,低于10只个股涨停的日子基本就是弱市,而市况稍稍热络,则超过30只个股涨停板不在话下,再进一步的大盘强势之时则肯定不少于40只涨停板个股,一旦大热则马上可以看到超过60只直至100只以上的个股涨停潮。

观察交易所的龙虎榜数据可以发现,掀动结构化行情的主力资金一般是所谓的游资——相对于机构以外的资金的总称。这当中,“机构席位”并非绝迹,同样时不时出没其中。

这说明,游资固然一贯热衷于结构化炒作——大至一个版块,小至一两只具体品种,本身就是结构化思维的践行者。而作为机构,这两年也渐渐成为结构化行情的重要推手,去年创业板的独立大牛便是这方面的杰作。

这种结构化思维的流行,其结果就是:只要没有大规模的系统性激发因素,市场就只会表现出结构化发展的特征,不会有大牛市,就连“吃饭行情”也难以发动,甚至懒得发动。

 

每年不缺“吃饭行情”

 

懒于发动“吃饭行情”之类的系统性行情?的确如此,主流资金之间既然可以“自娱自乐”,又何必化大力气推动整个市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年到头大盘不会有太多机会,但题材炒作却从年头炒到年尾此起彼伏轮番上阵。

这就是说,这个市场不是没有行情,只是行情在哪个方向上展开而已。

并不是每个机构都能得益于“楼堂会所经济”——结构化炒作,整个行业也还是要“吃饭”。于是,所谓的“吃饭行情”就上演了:从2008年的大熊市后开始算,2009年的行情从年头延续至7月,有“报复性”行情性质相加;2010年碰上七翻身“加QE,行情从7月炒到11月;2011年很惨,基本就只有一波不大的“春季行情”充数;2012年与2011年类似,“春季行情”力度相对大些;去年实际上还不错,年初一波,7月之后又有一波“跌出来”的行情。所以,业内才流行每年至少一波“吃饭行情”的说法,其实不虚。

最差是今年的表现了。早已经有统计表明,上半年的大盘波幅只有一成多,是历史最低。如果大盘波幅就代表了大多数机构的“吃饭”状况的话,那么,上半年以来大家就都还是基本处于“饥饿”状态的。单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下半年也是必须有个“吃饭行情”的。

眼下,周地量已经出现,突破的一刻需要“活跃量”,它将代表几乎所有人都要来“赴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