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天鹅是股市常客

(2011-08-08 08:44:55)
标签:

套利

转折

杂谈

分类: 股市随笔
                                  金点启明0808
    
                  黑天鹅是股市常客
    
                                   金谷明
    
     “一只黑天鹅,突然翱翔于全球”,这是许多人对上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强烈感觉。
     然而,从股市指数的图形上看,这只“黑天鹅”的始发点,在美国的道琼斯指数近看是在7月22日,中看是在5月2日,欧债危机是引线,美债危机是导火索,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干预汇市也许就是点火者;至于我们A股,近看是7月18日,中看则是4月19日,导火索集中在CPI的高企。
     什么叫“黑天鹅”?一般的解释是: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
     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作为一系列重大经济事件的可预见的结果,最近全球市场的动荡算不上“黑天鹅”。很简单:无论欧债、美债还是中国乃至全球当前的高通胀(越南都已经超过两成了),哪一件是近期才发生才让人意识才进入公众视野才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的?没有。
     据报道,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此前就曾多次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将于2011年再次爆发,他6月初就提出,美国可能会在近期爆发新一轮危机,7月是引发危机因素的集中观察期。而就在美国两党就提高美债上限达成协议之前,美国的评级机构就曾“威胁”要下调其评级。
      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首先它具有意外性,其次它产生重大影响。第三,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应当说,是暴跌的意外性,使得上周四上演的由美股、欧股所带动的全球股灾那样强烈地涂抹上了“黑天鹅”的色彩,因为这个大跌来得突然,早前大家都似乎觉得按理“不至于此”,甚至有投资者曾经要赌一把上周三美国国会一旦通过提高美债上限可能出现的报复性大涨。但是,相反的是暴跌出现了,此时再拿基本面上的因素去倒推,又好像理应“是那么回事”。
     金融市场上,这样的逻辑推理就正好为有心人利用,并进而搅动市场神经,调动大众情绪,诱发羊群效应,从而从中牟利。
     近期,华尔街做空的力量日益活跃,从做空中国概念股到做空人民币的舆论和实际行动接连出现,空头就是利用市场预期日益变坏来做空获利,令市场翻云覆雨,“黑色星期四”后上周五美股大幅反弹,但周末又出现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等级的事件,本周初市场仍将波动,这种剧烈动荡普通投资者最难适应,也最容易被渔利。
     美国股市做空也能赚到钱,不要忘记的是,当前中国股市在去年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也是一个可以做空的市场。回顾7月18日到7月22日这一周的A股市场,从放量冲击2825点的无功而返(趁高派发),到美股大反弹而A股冲高单边回落(坚决派发),当时市场主力的做空动作是异常坚决的,从时间上看,那种率先于外围市场和高铁动车“7.23事故”的做空前瞻性,更让人心生敬畏和寒意。
     股市无非就是人的博弈,掌握大资金、掌握信息源、掌握话语权也就掌控了主动权。对于这次带有全球性的黑天鹅事件,除了基本面因素外,各种人为因素也不能不充分重视,其影响甚至可能还超过了基本面因素。
     是股市就总有暴跌的时候,黑天鹅是股市的常客。A股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这种短时间内的连阴暴跌,例如2009年8月4日到8月19日的下跌,2008年1月14日到2月1日的下跌,均显示一个中长期弱市的开始。美股这次如此连续大跌,也应该预示着一个中长期弱市的来临。而因为美股的世界性龙头地位,可以预期未来一个中长期内,金融市场将对空头更有利一些,对于那些只能做多才能赚钱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谨慎过日子应该必不可少。
     美国近百年来首次在国家主权信用上被下调评级,标准普尔有意选择当地时间周五晚间宣布消息,周末两天时间却未必能够完全消除影响。A股方面周二宏观数据将公布,也将影响市场。看来,短期市场动荡也难免。对于炒家而言,可能带来短线炒作的乐趣,作为普通投资者,却未必是一个入场的好时机。正如我在新浪微博上和大家分享的那样,期待周三之后能有个短期反弹。不过,有了这段时间的波折,市场需要休养生息,中期仍谨慎。标普的做法,类似空头的又一个集结号。从中概股开始,空头势力正主导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