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教育普及高中难点惠民 |
分类: 愚见 |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这一决策显然是国家给老百姓的一个大礼包,要让人民共同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而对此,4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刊发题为《普及高中 还有艰难的四重挑战》的署名文章,提出“钱,地方财政能否稳定支持”“普及高中后,配套的中考招生如何进行”“如何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不会因此而滑坡”“能否真正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门槛问题”等四个挑战性问题。(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以为,近日教育部作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亮点在于让人民共同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其中关键是强力减轻家庭中以往对就读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所支付的高昂经济负担问题。地方财政或许面临着办学经费投入短缺的问题,但这完全可以通过采取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分成承担的举措来解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当然也不意味着取消中考。目前各地公认的重点中学,以及国家或省市不同等级的示范性高中,完全可以按照以往的招生规定,仍以划定分数线的方法来组织实施招生。只是均不再收取学费、住宿费以及借读费等。甚至退一步,即便对借读生收费,在高中学校也只占极小的比例。即对于一所高中来讲,将不允许靠收取借读费创收。
也正是基于当前的招生规定规则不变,才保障中等职业学校仍有足够的生源,不致严重缩水。或许,也恰恰是因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才使得普通高中教育得以向中等职业教育倾斜,使得高中阶段两类教育在结构比例上更趋均衡、合理。
至于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似乎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策无关。普及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难题,都同样存在。这,需要从其他政策性渠道上予以纾解,即需要跟进另外的改进措施。
总而言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应有畏难心理、畏难情绪,更不应该有利益保护思想,而必须真正作为一项惠民生的实事工程,下大力办实办好办出成效。
最需关注的是,既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该对目前存在的高中薄弱学校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升级,千方百计补齐师资、教育教学场地设施等方面的短板,让人民所享受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更公平、更公正,能够有广泛充分的幸福感、获得感。
新闻来源:
http://zqb.cyol.com/html/2017-04/24/nw.D110000zgqnb_20170424_2-09.htm
--------THE
作者:贾志勇,70前,闲时码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诗歌、散文、时评等发表。
微信公众号:“善者勇声”
主体微信号:jingzhuoerju
说明
http://s2/mw690/001kHccdzy7aK8bfwQxf1&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