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帝尧庙---尧 都 旅 游(
解说词之一)
尧都区古称平阳,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因上古时期著名帝王尧诞生于此、建都于此,而称为尧都平阳,使这里不仅有“天下第一都”之称,同时也被称为“中华文明之源”。周敬王六年(公元514年)尧都为晋国平阳县,战国时期为韩国都,十六国时为东晋刘渊都。隋开皇三年(583年),平阳始称临汾。2000年11月,改为尧都区。
在元代,尧都曾是全国的戏剧中心,至今河西还耸立着魏村牛王庙、王曲东岳庙、东羊村东岳庙等三座被誉为“国宝”的元代戏台。巍巍屹立在市中心的大中楼,是尧都临汾的标志。其四面门洞上的石雕匾额: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向你诉说着这个“中州雄镇”的重要位置和曾有过的无比辉煌。大中楼西侧的大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宝塔中的唐代铁铸释迦牟尼佛头,高6.3米,直径3.5米,重约15吨,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最大的佛头像。优异的自然条件,加之尧都儿女的勤劳智慧,使这里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今天更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精神家园。
古帝尧庙
四千多年前,在平阳大地出现了一位以陶唐为号的杰出帝王——尧,他以尧都为基地,统一华夏诸族,推进社会文明,建立了华夏文明古国——中国,并掀开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开创了尧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因而被后世誉为一代圣帝明君、民师帝范。尧庙,正是为纪念帝尧这位中国文明进程里程碑式的伟人而建立的。
尧庙位于临汾城南,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视祖庙。因在这里同时祭祀尧、舜、禹三位上古帝王,因此也称“三圣庙”。唐宋时期,尧庙香火绵绵,殿宇庞大,占地700亩,楹室400间。后经历代不断扩建修葺,到明末清初,唐宋风格已无迹可寻,尧庙遂成为明清建筑之典范。
http://s5/bmiddle/48d5378cg970385916ab4&690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TITLE="古帝尧庙---尧 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
从尧庙广场沿中央通过径直向北,两侧是二十四节气标志的石刻。史载,帝尧有曾首订历法,到这里便可感受帝尧的伟大功绩。过金水桥,三座宫门屹立眼前,正中间为尧门,也是尧庙正门,西阔五间,气势庞大,正中匾额“尧庙”二字,系原国务院总理朱熔基题写,左右两侧则分别是舜门和禹门,尧庙故此也曾被称为“三圣庙”。
进入宫内,一条由龙凤图案雕刻而成、长达200米的“龙凤之脉”,一直通向广运殿前。两侧是仿制石雕,系仿制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出土的文物雕刻,其中有陶壶、折肩罐、陶豆、扁壶等26件,古朴美观,令人驻足观叹。
仪门系1999年重建,在“三皇五帝”中,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而帝尧则被誉为“文明始祖”。由于这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出自前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考古学会会长罗哲文之手,其含义就不单是一幅普通书法作品了。
http://s16/bmiddle/48d5378cg97038413bbbf&690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TITLE="古帝尧庙---尧 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这首诞生于4300多年前的民谣--《击壤歌》,是百姓对帝尧时代是会生活的赞颂,被誉为中国“诗歌之祖”。
“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据传,这是帝尧所做的《尧戒》,正由于帝尧每日如履薄冰,才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人民的拥戴。
“立我烝民,莫匪尔及,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首《康衢谣》古碑至今仍立于临汾城东康村,这里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康庄大道”。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据史料记载,围棋当肇始于尧都,为纪念帝尧这一创举,2002年在五凤楼前建造围棋广场。
围棋广场北耸立着一座雄奇俊秀的阁楼——光天阁。光天阁建于明正统年间,距今500多年,尾脊饰有陶俑,31个人物形象自然逼真,栩栩如生。楼下有3个砖圈门洞直通后殿,上部阁楼重檐之下,周设围廊阅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色尽收眼底。明代曾任临汾县令的邢云路在《题光天阁》诗中写道:“独立峥嵘百尺楼,凭虚箫琴对高秋;堆云太岳中天出,匹练清汾入槛流。”光天阁又称“五凤楼”,传尧为仁君,一日十瑞。老百姓将帝尧和他的四个大臣称之为“一凤朝天,四凤齐鸣”。
http://s2/bmiddle/48d5378cgde6232336921&690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TITLE="古帝尧庙---尧 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
尧井台,原为尧井亭,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1600多年。传说,这是帝尧和他的大臣们为人类开凿的第一眼井。整个尧庙建筑就是一这口井为中轴线和中心来展开的。由于打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古人改变了沿河而居的生活方式,开始缘井而居,形成村落和城镇,至今人们仍把城市文化称为“市井之明”,而离开故乡外出谋生则称为“背井离乡”。井,显然成了传统意义中家的象征,而帝尧正是这古老家园的奠基人。
http://s12/bmiddle/48d5378cg9703849b0e6b&690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TITLE="古帝尧庙---尧 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
尧井台东、西、南、北四角现有四株奇树。一曰柏抱揪,树身数围,在古柏中间长出一棵树,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揪长,蔚为奇观;二曰柏抱槐,据传10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来,每逢初夏,槐花盛开,芳香四溢;三曰鸣鹿柏,直径2米以上,传说唐代建寝宫塑像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此树下嘶鸣,故称之为鸣鹿柏;四曰夜笑柏,传说是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到腊月三十肩晚,遇有风吹,此树沙沙作响,颇似笑语之声。据园林专家测定,这四棵古树的树龄,都应在1600年以上。看来,这四棵古树才可称为是尧庙千年沧桑的亲历者。
http://s16/bmiddle/48d5378cg97037f6aa45f&690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TITLE="古帝尧庙---尧 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
广运殿,为祭祀帝尧之主殿,也是尧庙整个建筑群中最高大宏伟的建筑。殿高27米,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殿前阶梯居中嵌巨型“中华第一龙”石质彩绘龙盘浮雕,该浮雕取材于陶寺出土的龙盘,现原物存于北京国家博物院。龙盘两侧不远空有两根木柱,尧时称“诽谤木”,这便是华表的最早起源。因此,尧都临汾又称为华表的故乡。中国2000年委员会,特将0001号世纪华表献给尧都区。华表返回故乡后,尧都区政府专门修建了华表广场,竖起了周身雕刻蟠龙祥云的汉白玉巨型华表。
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载地,寓意帝尧功德天高地厚。殿前彩楼两旁悬有四个大字“民无能名”。这四个字出自孔子的《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意思是说帝尧巍巍功绩,人民简值不知道怎样去称赞他。这是对帝尧功绩的最高评价。殿门上联为:居平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下联为: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这幅楹联概括了帝尧的丰功伟绩,由著名书法家樊习一所书,堪称宫内第一联。
广运殿内砖木神龛中供奉着帝尧铜铸坐像,高5米,威严中蕴含慈祥,睿智里饱含仁厚,旁立四男仕。龛台下四位大臣分立两侧,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四岳,手持蓍草,掌管占卜祭祀;后稷,手执嘉禾,掌管农业;羲和手拿璇衡,主管天文历法;皋陶,相貌威严,手提绳索,掌管司法,是中国法制的鼻祖。
广运殿,是祭祀帝尧的主要场所。据文献记载,明清以前每年的尧诞4月28日,都要举行庙会。清康熙42年(1703)年,皇帝巡守平阳后,每年3月18—4月28日,都要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庙会。届时,地方政府都会备具猪、牛、羊等祭品在此祭拜。全国汉、满、蒙、回、藏等各族,海内外炎黄子孙及各省官府、地方绅士都会前来参祭。庙会期间,大戏连台,香客云集,声势之大,实为罕见。
广运殿后的寝宫为帝尧夫妇休憩居室,始建于唐麟德年间,距今有1300多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人女的塑像。
在尧庙宫东、西两则,分别建有尧典壁和尧字壁。尧典壁全长300米,高3.5米,镶有碑刻380块,锈刻3万余字,80余幅画,是全国第一座全面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尧典壁相对是尧字壁,它汇集了古今名的书写的“尧”字作品千余件,同一个“尧“字,在不同的书家手中,呈现出不出的形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充分展现了我国古老书法艺术的魅力。
http://s12/bmiddle/48d5378cg97038526a03b&690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TITLE="古帝尧庙---尧 都 旅 游( 解说词 之一)原创"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