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连杰在告诉我们什么?

(2010-09-15 13:05:29)
标签:

李连杰

壹基金

激情

理性

公益法

 

 

       柴静采访李连杰的《面对面》,节目播出后正赶上我们抓紧筹建“新阳光球爱的天空高尔夫慈善基金”的当口,观后感慨良多!解惑答疑,明确了前途是光明的,前进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有人看后很悲观,说要想在中国干点事很难,这么好的一个基金要是夭折了,谁还会做善事?我倒不这么看,壹基金运作模式是创新,体制上有待修订的东西,也许由李连杰这样高调发声,事情会尽早解决。退一步讲,壹基金计划中止,并不代表整个公益事业的终止,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许因此更加完善健全了。

       所以,我对此事持乐观态度。

 

比尔.盖茨和德兰修女

       对于慈善的理解,人们总是在观念上保持一种只有全部身心都投入,像德兰修女那样,甚至像天津白芳礼老人或是“无爱”小妹那样才是做慈善。只要是慈善就要倾家荡产地捐,清心寡欲地出家,身体力行。这样做确实伟大,可歌可泣。但终归是少数人的行为,能要全体人民效仿吗?显然不现实。

       比尔.盖茨的捐款数以亿计,这样的数量级从被捐助的效果上看,确实力度很强大,解决的问题也相对比较集中和有效力。但是比尔.盖茨和德兰修女的功德都是一样的,不可厚此非彼。

       为什么做善事就一定要牺牲呢?李连杰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防患于未然的和水患中下水救人的,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

 

慈善的激情和公益的理性

        做慈善是不单单靠一时的激情行动的。记得在汶川地震后,有的人恨不得砸锅卖铁去捐助,别人奉劝他,你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也成了被救济的对象了。激情下的慈善只能维持一时,而不能维持一世!

        我们建立“新阳光球爱的天空高尔夫慈善基金”的初衷,就是在高球快乐的同时传递爱心。快乐消费的能力所及,拿出那么一点点捐出来,又有何妨?

        我们在和著名导演田壮壮聊及此事时,他欣然应允,并且当即设立了自己快乐捐的目标。新浪把此条消息放到微博上,跟贴踊跃。持消极意义的博友大多还没有能力消费高尔夫,说话不着调,情有可原。但其中有个叫“人大张鸣”的,摔出的片汤话实在让人接受不了。“把高尔夫戒了,把钱捐了,岂不更好?”这哪里是一名大学教授能讲出了的话?这样的水平也能当“教授”?我要问问我的同班同学,现任人大副校长的Y,这等水平,自称“书匠”的人是怎么混进教师队伍的,丢人现眼!

        天灾人祸无法预测,地球还是我们唯一生存的环境,跟自然灾害斗争,必将是长期的任务。所以,像李连杰这样的壹基金计划就是最理性的公益事业。

 

900万和2万

        美国从事公益事业的人口有900万,而我国只有区区2万人。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面对这两个数字,我们觉得自己任重道远。

 

期待公益法早日出台

        李连杰在壹基金三年合同将满的时候,高调出来讲出“壹基金”将中止,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政策法规使然。我们在筹建基金的时候,深深感到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长此下去会挫伤很多人的善念。

 

       有人攻击李连杰的国籍问题,不知这些人在发言时,想没想过自己很可能还说过“世界大同”“地球人”的理念。当外国救援队出现在汶川地震灾区的时候,国籍真的那么重要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