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误导

(2006-12-27 19:13:50)
误导
 
 
       小艾的伯父是个好战份子,在北京点燃战火,到上海扩大战火,现在已经把袋鼠国这个从来没有“战火”的国度搞得硝烟弥漫。好在那是他的国家,让他这个“战争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小艾的伯父回国后,先战PING妹子,输了,但输得很绅士;再战黑白老弟,这可是男子汉间的“决斗”(姑且这样说,他们两个不是情敌)。他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磨刀霍霍。黑白老弟长途跋涉,杀入“敌营”,结果英勇“就义”,“死得其所”,其精神“重如泰山”,是条汉子!
       我这里无意评判这场“战争”,只是对PING妹子和“乐在高尔夫”两位博友的留言有些感触,我已在小艾的伯父那篇《悉尼第二站》的博文后灌过水,只是还觉得灌得不够,所以在自留地里再放放水。
 
      看来真的要苦练一下沙坑球了!不过你们教的用推杆打沙坑球,到是第一次听说!!!”这是PING妹子的留言。
        PING妹子想必沙坑杆没有完全掌握,在沙坑里苦战,痛苦不堪的时候,两位贤弟才出此“下策”,以解她的“燃眉之急”。我相信两位贤弟不会有意“误导”她,如果当地的沙坑边缘比较低平,只为了把球打出沙坑而又不想让球滚动太远,这样的权宜之技是可以的。如果沙坑很深的话,显然如此做没有多大帮助。
 
       
       用推杆打沙坑球?我倒是第一次说。上次听了一位教练的话,用7号铁打了一次沙坑球,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奇迹,还是老老实实苦练S吧”这是“乐在高尔夫”的留言。我推想如果是在球道中的沙坑,而且是个适当的距离,用七号铁攻果岭应该无可厚非。但我想这里讲的应该是果岭周围的沙坑救球,教练如此教诲,显然是有“误人子弟”之嫌。
        倒是“乐在高尔夫”自己总结的很好:“还是老老实实苦练S吧”。
 
        球包里的十四支杆,基本上各司其职,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起步练习都要从每支球杆的基本功能上入手,踏踏实实地练习。业余球手的每支杆击打距离差应该在十到二十码之间,当然木杆相差得较大。短杆的距离感比较难掌握,更要加大练习幅度。S杆基本上是用于果岭周围沙坑的,而且站姿,挥杆幅度,杆面OPEN的大小都可能打出不同距离的效果,掌握正确的击打方法后,只有苦练,自己摸索各个技术要领的心得,才会在实战中打出效果来。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里的“熟”就是苦练积累;“生巧”就是打出超水平或曰“奇迹”般的效果球。老虎是创造“奇迹”的天才,无法比拟。但只要“熟”,谁都可以创造“奇迹”。
        沙坑里使用推杆;果岭边的长草区使用木杆;一号木当做球道木打;短距离使用长铁杆等等“生巧”的事不会发生在初学者身上,如果一个职业教练在弟子连基本功都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就去教授上述“怪着”,显然是“误导”。
 
        高尔夫做为竞技运动,象其他竞技运动一样,需要洒些辛勤的汗水,来不得半点儿投机取巧。非常规地使用球杆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建立在大量的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几分灵气,几分天赋,才能出神入化般打出精彩的效果。
 
        胡侃了半天,都是经验之谈,看官不必当真。不当真者,左耳进右耳出;当真者怎么办?快去练球去!!!
       
        谁练我都不去练,北京太冷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冲刺未果
后一篇:鸟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