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的伯父"执着地寻找我丢失的那根56度短杆,直到今天下午,电话通知我"已经找到".
我在此深表谢意并致敬意!我真是佩服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是那句话,他是职业经理人的典范.看看他用的那全套的HONMA杆和标署着L.W.ZHANG的球包,全部是张连伟送他的.我想,如果不是他具有如此亲善助人的、真诚的为人处世态度,张连伟决不会把这样一套价值不菲的球杆送给他的.
我的这根Cleveland的56度短杆,我已用了两年。记得是在东方天星球场的卖店买的,不算便宜,如果到朋友的专卖店肯定能拿到好的折扣。Cleveland的短杆一直是我的最爱,特点是分量重,杆头的重量更是恰到好处,对付果岭边的长草是特长。除此之外,这支杆的杆头是全铜的,金黄色,也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它的原因。当时心情让我感觉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还有个噱头,买这支杆是打完球后。我的一个贤弟从塘沽开发区赶来北京和我打球,输了我200美金,刚好是这支杆的价钱。看我买了杆(我当然用的是人民币),耿耿于怀,从此之后,只要同场打球,他都会跟其他球友强调:“你们知道吗,那支杆是用我的钱买的。”
现在球杆失而复得,我当然十分高兴。
初学打球时,对短杆知之甚少,并没有意识到短杆的重要性。钱输多了,换来的教训就是:长杆是SHOW,短杆是MONEY。我有几个比我还年长的“元老级”球友,而且都是几十年的球龄(台胞和日本友人),他们的距离不远,而短杆出神入化,球包里的短杆多的有三支以上(不超过14支杆的前提下),而且在果岭周遍,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球位和草的长度换用不同的短杆。
老虎的短杆是“神话”,就象他处理其他疑难球一样,吾辈是学不来的。而米克尔森的短杆才是最令人羡慕并可借鉴的。其实,在PGA赛场上的各个都是短杆高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当然,打好短杆的唯一办法就是苦练,多打多练,你会逐渐获得灵感,找到“感觉”。
从小艾的伯父为我找短杆,让我想到了短杆的重要,还让我想到我的另一个博友“苦练短杆”,他能给自己取这个名字,我想他已经悟到短杆的真谛---短杆是制胜的法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