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达.芬奇密码

(2006-05-23 00:44:59)
分类: 乱弹
 

     一气读完《达.芬奇密码》,情节有多么吸引人不敢说,只是想知道兰登和索菲是如何破解密码的,两千年的基督教是不是真的会在密码破译后而土崩瓦解。
     丹.布郎愚弄了我,也愚弄了所有读者。他没有交代“圣杯”的最终结果,自然能使梵狄冈的教皇失信于民的证据也就没有出现。小说读完,我大呼上当,很久没有这样看小说了,我被布郎那些充满匠气十足的,牵强附会的情节安排吊尽了胃口,不说兰登和索菲如此轻易地往返于出了命案的卢浮宫,就说被警方严密监控的英国肯特郡机场,提杉爵士的“猎鹰号”喷气机能在滑行的过程中将两个活人,不,是三个,外加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质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过警察海关官员的严密监视,简直就是神话。
     这就是风靡全球的第一畅销书,正因为是畅销书,我在这里挑毛病就显得有些不自量力了。而且是在“高球”的博客上讨论文学艺术问题,更是不着调。
     其实,文艺批评是我的专业,我的同学现在还从事这个领域的不是教授就是专家,我一直不务专业,每当看到同学们高屋建瓴的宏学博论,也是心痒难挠。就说现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吧,里面大量使用京剧《沙家浜》的原创曲和素材,徐沛东这个红得有些发紫的流行歌曲曲作家,竟然毫无廉耻地霸占了“作曲”的全部名份。可怜原曲作者陆松龄不知在哪儿哭呢!
     提起这些事,就象谈起现在业余赛事上虚报成绩的那些人一样,徐沛东和他们都是在名利上"巧取豪夺"者!
     丹.布朗当然跟徐沛东不一样,人家可没有"巧取盗用",虽不是文学大师,但他确实是个"小说匠",他利用人们对达芬奇密码的好奇心,编排了一场虽不经推敲但确实"扣人心弦"的悬疑故事。我还没有看过电影,但我相信,经过电影大师们的"大制作",影片一定十分好看。
     还是聊聊"高尔夫"吧,我觉得球场的设计就包含着设计师给球手留下的一些"达.芬奇密码"。作为球手,每打一个新的场地,就是在破译这些“密码”。破译了,就可以轻松取得好成绩,破译不了,你就会发现球场的障碍就好象有意跟你做对一样。
     我们不妨做个破解球场“密码”的尝试,在不设自然气候的条件下,我觉得三亚亚龙湾的“密码”是球道中间的沙坑;北京鸿华的“密码”设在果岭周围;蜿蜒的水系是大兴的京城“密码”;春城湖畔的“密码”则是果岭;北京顺义的“密码”就是球道两边的大树。还有很多很多。
    兰登和索菲用符号和字谜来破解密码,我们用的就是球包里的十四支球杆,当然还有我们的大脑,去破解球场的密码,同样惊险刺激,其乐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driver及其他
后一篇:观球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