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走红与是非并存
(2012-08-22 16:24:01)
标签:
中国好声音选秀娱乐 |
分类: 科研学术 |
《中国好声音》:走红与是非并存
虽然开创中国电视音乐选秀鼻祖的湖南卫视退出了2012年的电视选秀市场,但是纵观中国的省级卫视暑期荧屏,大大小小的音乐选秀节目仍扎堆出现,中国电视人对于音乐选秀节目仍乐此不疲。2012年,粗略统计歌唱类选秀节目包括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四川卫视的《中国藏歌会》,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云南卫视的《完美声音》、深圳卫视的《THE SING-OFF》、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而在上述一片混战中冲出重围的则是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正规国外版权引进、严格按照节目模式宝典进行节目的打磨、盲选的新颖节目样态、四位首次出现在中国内地音乐选秀节目中的权威评审、明星导师争抢学员的规则设计都为节目赢得了高收视与高关注度。但是伴随着节目的走红,舆论对《中国好声音》的热议开始变成了争议,因为在参赛者、节目赛制、节目操作理念等方面《中国好声音》还是存在一些硬伤。
一、选手身份屡被质疑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关于选手身份真假的质疑声一直不断,这些争议选手也是屡被吐槽。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为3个月前刚过世的父亲而唱的徐海星,曾参加2009年快女以及今年的《花儿朵朵》选秀,并于6月成功进入了成都二十强,不久就以“爷爷病危,奶奶入院”为由退赛,随即出现在“好声音”舞台上;节目中另一位“来自农村”的选手邹宏宇被网友爆出“其实是个富二代”,网友贴出的照片里,他的桌旁放着一部M ac笔记本;表现同样亮眼的“美甲店老板”黄勇则被曝出是位专业歌手“签约了齐秦的公司”。虽然节目组极力澄清并给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并通过开办《中国好声音后传》这样的节目给那些备受质疑的选手一个讲述自己故事的平台,但是汇聚网络力量吐槽《中国好声音》选手的身份无疑又成为了很多网友观看节目之余的主要乐趣,所以在第四期节目结束后,被誉为“中国Adele”郑虹,其在参加一档名为《疯狂传送带》节目的视频被放在网络中,判若两人的装扮令网友大呼上当,再次严重质疑节目的真实性。虽然节目相关工作人员再次澄清并介绍了郑虹的一些人生经历,但是网友们并不买账。
笔者认为:一位参赛者可能经历坎坷,人生中有几段波折,其身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许在节目中参赛者所提及的是自己的当下身份,而网友们的质疑和吐槽的则是其过往身份,所以节目组必须给与重视,要求参赛者详细描述其个人经历,在VCR介绍或是在《中国好声音后传》中把那些可能会造成误解的内容开诚布公地呈献给观众,呈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选手,这样就可以避免断章取义后的争议与吐槽。
二、
节目赛制存在漏洞
虽然盲听的创意让《中国好声音》节目形态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但是节目的赛制与规则还是存在隐患和漏洞,明星导师在选徒弟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到一些尴尬,这种情形在第五期节目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一些好声音由于赛制的原因,草原歌手云杰、自弹自唱的 “你我及他组合”以及让那英痛哭流涕的哈尔滨女孩王崇纷纷不幸落选,评委们伤身难过落泪。这种情形的出现就是由于赛制的漏洞造成,因为每个导师手中的名额有限,有些名额已经在前面几期节目中用的所剩无几,而越靠后面出场的选手被选上的可能性肯定大大低于靠前出场的选手;或是某个导师认为其他导师或许会选择某位选手,于是自己就没有转过椅子来,但是有可能是四位导师均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在这种互相猜测的过程中也导致了好声音的流失。担任评委之一的刘欢就提到:“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有很多好声音却没能选上,这是特殊赛制导致的问题,暂时似乎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目前节目组已经开始酝酿“复活”机制,给那些遗珠之憾再一次重返舞台的机会,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赛制本身的漏洞与缺憾。所以如何通过调整赛制让明星导师们合理分配手中的名额,如何避免靠后出场的选手被导师选中的几率变低、如何为所有参赛者营造一个公平的竞赛机制则成为《中国好声音》必须思索的问题。
三、优质资源缺失成尴尬
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出现了诸多以往选秀节目的参赛选手,如徐海星、丁丁、刘悦、平安、王乃恩、董贞、李行亮、褚乔等等。这些选秀专业户频频亮相于节目,既让人感慨他们对于梦想的坚持与努力,但要是能够得到权威音乐人的赞赏对于他们而言也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肯定。但与此同时这些曾经被放弃的参赛者能否通过该节目改变现状,重整山河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屡见“选秀回锅肉”其实也是目前节目组好声音资源缺失的一个主要表现。
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声音资源,节目组又被爆料抢夺其他选秀节目中的优秀选手,挖角事件不断升级。据统计,今年中国省级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多达数十个,对于优质稀缺资源的抢夺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基石,因此好的声音、有特色的声音必然成为抢夺的焦点。在这场挖角大战中,《中国好声音》又中枪了,有媒体报道该节目挖角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中的优秀选手,而《中国好声音》也予以了回应。不管这场挖角口水大战进展如何,优质资源的稀缺还是成为了摆在包括《中国好声音》在内的大多数国内音乐选秀节目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对于音乐选秀节目而言,选手的歌唱能力与才华成为他们吸引观众收视的重要砝码,成为人际吸引的重要策略之一,而为了让观众能够保持对节目的持续收视,深度卷入,深挖参赛者“背后的故事”,用参赛者的优秀品格感染观众也成为了《中国好声音》的重要传播策略,但是这一策略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目前中国的音乐选秀节目中,谁的身世更凄惨、谁的经历更坎坷、谁的人生更波折成也为了衡量选手的标准。在《中国好声音》中一些选手的凄惨故事也成为节目的诟病。其实用声音传递故事,用声音传递力量的节目主旨并没有太大问题,而且讲故事是《The Voice》版权方的节目模式要求,但是如果一味渲染悲情故事将节目带到“比声音更比谁惨”的诉求点的话,那么这就背离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初衷了!
总结:
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的确为早已经产生审美疲劳的中国电视音乐选秀市场带来了一些惊喜,正规的版权、正规的节目模式操作、新奇的节目形态、资深权威的评审、生源抢夺的规则设计、一些令人震撼声音的闪亮登场都令人兴奋,但是节目在走红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是非必须去面对、调整、改进。当然《中国好声音》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问题的一个缩影。坚持真实拒绝作假、坚持真情拒绝滥情、坚持真诚拒绝做戏,用上述态度实现节目最佳传播效果或许才是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精神内核。
作者:李翔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