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文化报》记者采访本人,要我谈谈湖南卫视导演选秀节目《我要拍电影》。呵呵!于是写下下面三段文字。
1、选秀节目的本质:
选秀节目的本质是要选出某个领域中的稀缺品,这一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湖南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中。每一个入围决赛的选手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这种与众不同之处是每个参与者成名的潜质,但是而能否真正成为偶像,被市场接纳,还要看每个人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不是目前在市场上还处于稀缺。如果是有市场需求的话,那么特色选手成名的几率就会提高。例如被称为“悦耳好音”的黄英,一个只唱民歌的普通女孩,在流行音乐横行的选秀舞台上绝对算是一枝独秀,而在一曲《映山红》被她淋漓尽致地演绎之后,以至于提到“映山红”,观众自然就会想到黄英,因为黄英的经历与映山红精神——逆境中的追求与期盼、顽强与执着十分吻合。此外2005超级女声张靓颖的海豚音以及驾轻就熟的英文歌曲、李宇春的中性帅气都使得她们能够迅速被观众接受与认可。同样电影导演选秀也要符合选秀的最本质的游戏规则,但是电影导演选秀和音乐选秀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2、电影导演选秀与音乐选秀的不同之处:
首先,从参与者的角色上看,是表演者VS创作者。音乐选秀的参与者是表演者,而电影导演选秀的参与者则更多的是思想者、创作者、好的创意与理念的阐释者。两者的角色定位不同,也正是这种角色定位的不同,导致了参与者表现方式有很大差别。
其次,从参与者表现方式上看,是感性的身体表演VS抽象的理念阐释。音乐选秀节目的参与者是要通过身体表演,即劲歌热舞与特色声音去吸引观众;而电影导演选秀的参与者更多的是通过语言去阐释自己的创意、理念、风格。一个是感性的表演,一个是抽象的表达,参与者的表现方式不同,而这种表现方式的不同又直接导致了电视制作理念的差别。
第三,从制作理念上看,是通俗娱乐VS高雅理性。音乐选秀节目追求的娱乐、快感、尤其是每一场比赛送走淘汰者最为煽情,但是很多才华横溢的导演内心世界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表达的,音乐选秀这种制作理念很显然不适用于高雅理性的导演选秀。而制作理念的差别直接导致受众对两种类型选秀节目的接受心理也会有不同。
第四,从受众接受心理看,是消遣娱乐VS思考品味。观众观看音乐选秀节目,是带有一种消遣娱乐的心态,观众可以观看节目边跟着选手哼唱,仿佛自己也在参加比赛一般,特别容易产生移情心理;而在观看电影导演选秀节目时,观众则是需要仔细品味参与者们的理念和想法。而电影比流行音乐更加抽象,门槛更高,并非每个观众都能明白观念迥异的各位导演的想法,但是几乎每个观众都能跟着音乐哼唱几句。所以电影导演选秀门槛更高,更加专业化;音乐选秀节目则显得通俗易懂、门槛较低。
3、对于《我要拍电影》栏目的一些看法
一、虽然节目专业性强,门槛较高,但是节目至少又开创了选秀的一个领域,值得鼓励!
二、由于门槛较高,估计节目的收视可能不会太高,可能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影响力也不大,但是如果能够在业界得到认可的话,也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三、至于节目最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目前尚不可知。因为衡量一个电影导演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其实还是要看票房,而电影拍摄的周期也较长,但正是较长的时间战线却有可能培养一部分忠实观众,促使他们持续关注该节目及自己喜欢导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