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终于要谢幕了,对于每一个喜欢这个品牌节目的人来说,无疑会很难过,就像主持人和晶在其博客上所写下的那几句话,看起来很悲怆。但是市场竞争环境下,就是汰弱留强,就是会竞争个你死我活。之所谓称为“市场”,就意味着流行,不流行就没市场。看来目前《实话实说》是没市场了。
《实话实说》缺什么?业内与学界都一直没有停止为其把脉。个人觉得,《实话实说》只缺一样,但是却是致命的一样东西:讲故事。《实话实说》不会讲故事。既然不会讲故事,自然每一期的主题策划就会出现一定问题,不痛不痒,无关紧要。
看看现在流行的谈话节目,我觉得大陆地区做的最好的就是《超级访问》,《艺术人生》也是有过相当长的辉煌期,他们之所以会成功,主要是会讲故事,哪怕《艺术人生》很煽情,《超级访问》有点闹,但是还是都抓住了谈话类节目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讲故事。
再看看台湾地区的谈话类节目,首屈一指的,也许会被人诟病的,就是饱受争议的《康熙来了》。《康熙来了》在2004年的时候是以明星访谈为主,类似于《超级访问》。不过后来收视好像也不太好,因为岛内的明星就那么多,资源严重匮乏,结果开始了主题故事的策划。比方说“演艺圈重爆弹”、“大明星遭遇灵异事件”、“谁说妈妈一定没有心机”、“男明星的七年之痒”等等等等。嘉宾还是诸多明星,只不过从最初的明星访谈变成一个明星故事会,XX在演艺圈做了什么;XX遭遇了什么样恐怖的灵异事件;XX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好笑的事情......之后节目收视率反而又开始飙升,至今仍是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谈话类节目之一。
举例《康熙来了》只是为了说明当前电视谈话的一个趋势——讲故事。《实话实说》败在了不会讲故事。因为作为谈话类节目,你要么是那种时事评论性质的,要么是辩论性质的,要么就是轻松活泼的SHOW故事。《实话实说》每一点似乎都没有触及。
《实话实说》之所以在14年前会那么火爆,那得确是因为作为普通百姓,可以第一次走上电视荧屏去讲话,去发表意见;但是当大家都在邀请百姓去电视上讲话,去发表意见,那《实话实说》的优势又在哪?你可以像江苏卫视的《人间》那样吗?
收视率本来并没有好与坏之分,收视率如果真的是万恶之源,为什么大家都还是要去购买数据,每天去分析它呢?收视率至少可以表明你策划的每一期内容中,哪一期观众看的比较多,哪一期观众看的比较少?那你就可以知道你的怎样的主题策划会吸引人,哪一期不吸引人。当然这是量化的指标,此外,现在博客、论文、贴吧那么发达,都可以成为电视媒体了解受众反馈的一个窗口。
还是很喜欢看康熙来了,因为节目很会讲故事,虽然看康熙可能会遭到一些人的鄙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