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正在冲击传统电视编播理念
(2009-03-24 17:15: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节目形态 |
在目前中国将近2000套电视节目的背景下,教育电视台必须要明确自己生存特有的优势是什么。其实教育电视台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在走专业化的道路,只是我们走的比较艰难。这是个社会逐渐认识和教育台自身逐渐发展的过程。我觉得教育电视台的优势大概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源优势。教育台内容的定位首先在教育。教育属于社会,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国家的千秋万代。如今,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过去把教育的节目分成"窄众"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大众的。没有人离开过教育,没有人不可以对教育发表一些看法,教育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从内容上来说,教育电视台拥有无穷尽的宝藏。
另外,教育电视台是教育部的直属部门,教育战线的大中小学、专家、教授、教师都是我们长期以来建立了联系的宝贵资源。教育电视台在人力资源上、社会资源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这是我们的资源优势,不可替代。
其次,在经验的积累上我们也有优势。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电视台公益性专业化道路上探索。虽然我们走得比较艰难,但是毕竟给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我们回过头来看,哪些是该做的就继续坚持,哪些是需要调整的,我们就努力的去调整。现在看来,这些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的优势。另外,我们也有人才队伍上的积累。
再有就是国家当前高度重视教育大环境的优势。教育电视台本身既是电视
第二就是电视的编播是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的选择过程,是打造品牌、走频道专业化道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变化之中,想办法把自己的节目在最合适的时间让别人收看,形成品牌节目、品牌频道效应,同时在市场上获得最好的广告价格。
第三就是电视的编播,当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人们对电视滴依赖,打破了我们过去编播的理念。我们传统的电视编播,是建立在受众依赖从电视上获得信息的基础上的,研究在不同时段里面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是在这个层面上提出编播的问题。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颠覆了电视编播建立的基础。有人说,现在是"国内卫视编播大战",这个判断值得斟酌。其实,随着电视频道越来越多,新媒体灵活多样的收看方式的出现,电视现在越来越不是靠编播大战吃饭,而是内容大战,比拼的是内容。同样认为是观众最佳的收视时间,但是节目内容不行,就没有吸引力。现在观众可选择的内容太多了。另外,对电视的依赖性降低了。过去晚上7点相当多的人《新闻联播》必看无疑,现在不一定了,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收到新闻信息,上互联网更可以随时查看到详细内容。许多原本黄金时间的晚会、影视片,也可随时在网上看到,还可以互动。这样一来,电视黄金时间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传统编播的基础和时间也发生了变化,观众群实际也在发生变化。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还有很多人不在网上,但是应该说,电视消费的主体人群离开了电视。
回过头来说,电视编播依然具有它的作用,我们有3亿人在网上,那我们中国还有10亿人不在网上。一方面要看到这个挑战,对我们的编播提出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仍然需要高度重视编播,仍然要科学化地去编播,但是编播的一般策略已经变的不那么重要了,节目的内容以及文化的有机组合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