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当红不让VVV5
当红不让VVV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916
  • 关注人气:2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变形记(序言)

(2008-03-30 19:30:03)
标签:

杂谈

分类: 科研学术
 

19世纪英国作家基普林曾写道:“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二者永不相连。”但是,岁月仅仅跨过了一个世纪多,今天,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各个角落几乎完全联系起来了,我们越来越像居住在一个地球村中。一位不知名的学者指出,戴安娜王妃之死似乎凸显了全球化进程。“英国的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一个法国的隧道里发生了车祸。他们的德国汽车有着荷兰的发动机,由一名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人驾驶着。后面紧跟着骑着日本摩托车的意大利狗仔队。最后由一名美国医生用来自巴西的药对他们进行了救治。”[①]

电视节目领域的“全球化”也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即使是一名普通的电视观众,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在打开电视的一刹那,自己就已经属于“全球化”交往中的一分子。不信,我们来看一下。打开电视,电视新闻里可能在播放美国总统大选、中东局势或者韩国火灾;电视专题节目可能在讲述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天气预报可能在预告法国巴黎的天气情况。假如你厌倦了这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希望放松一下,把频道调到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你熟悉并喜欢的主持人李咏正在向你问好,欢迎你来到他的“魔幻教室”,你很高兴,演播室里面全都是给你带来归属感的黄色面孔,但是,你并不知道,李咏主持的这个《幸运52》节目也正在与大洋彼岸的福克斯电视网发生着联系,因为那个电视频道,也在播出着一个看起来差不多的节目,叫做《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不过,主持人的名字叫杰夫,参加节目的都是白皮肤,蓝眼睛的美国人而已,新版《幸运52》正是借鉴了这个节目样式。你想,那我看看别的节目吧,《开心辞典》、《交换空间》、《赢在中国》、《超市大赢家》都可以吧!嘿嘿,我说,不好意思,和《幸运52》是一样的。你怒了,我不看二套了,看看老毕的《星光大道》,天,郝歌正在引吭高歌呢!你终于无法忍受,转到了湖南卫视,《变形计》不错吧,魏程正在工地打工呢!我不忍心打击你,可还是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创意来自于一个英国节目,你不必生气,如果愿意,我们一起来看看《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是冠军》、《舞动奇迹》、《以一敌百》、《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明星大练冰》这些近年来在中国电视屏幕上热播的节目吧,又有哪一个不是从境外节目学习借鉴而来?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所著《文化模式》一书的扉页引用了迪格尔印第安人的一句箴言: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形象地揭示出了不同民族浑然天成的不同文化模式。不同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上,在上世纪以来勃兴的电视艺术中,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差异对其的影响。

综观历史,不同文明都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孤立生成与发展,而总是在和谐的跨文化交往中,互相融会与学习,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史的主流。跨文化交往历来是多样的世界文明进展的重要动因。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东西方文明比较》一书中曾经写道: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常常被证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向埃及学习,罗马向希腊学习,阿拉伯向罗马帝国学习,中世纪的欧洲向阿拉伯学习,而文艺复兴的欧洲又向拜占庭帝国学习。

作为当代社会最有影响的大众文化之一,电视文化的全球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日益增进的全球性交往使各个国家的电视节目也彼此影响,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面貌。在目前与电视节目形态相关的中外交流中,由于受到制度背景以及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电视节目向外国电视节目的学习更多一些,甚至出现了将模仿学习境外节目新形态视为创新节目的捷径的现象。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我们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所说所想均学自他人。”但是,在境外电视节目本土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引发的价值观冲撞尤其突出地体现出来。比如,同样是真人秀节目,为什么《老大哥》、《谁能嫁给百万富翁》能够在西方引起轰动性的收视效果,甫一着陆中国荧屏就引来一片鞭挞与谴责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从这几年境外电视本土化的实践以及通过本书二十个中外节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但是一些被视为学习对象的境外节目在经过中国电视人的本土化改造之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呈现出了全新的样态。这正应了罗素曾经的断言:“我相信,假若中国人能自由地从我们西方吸收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能结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优点珠联璧合的灿烂成果!”如此看来,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电视节目的比较研究,好像是远离了本题,其实最接近本题,正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曾说:“所谓方法就是逻辑程序的体系,没有它就不会有对学问的探讨。”[②]具有现代精神的比较学就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程序的体系,比较学通过引入新的参考系,显示出事物在原有参考系中无法显现的新的性质,从而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以中西比较为主要美学业绩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研究中国美学就不能不注意它和外国美学的区别”, [③]笔者以为,研究中国电视节目,也要与境外电视节目进行比较,要立足于中国电视节目,在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和对照中看待自己,发现中外电视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不同电视文化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和差异,理解不同电视文化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从而更深刻、更合理地把握这些差异,找到中国电视节目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已经遍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学以及经济管理学等领域,渗透于当今世界文明的各层面,电视界也急需通过跨文化研究来找出电视节目本土化的解决办法。这几年,跨文化电视比较研究、尤其是电视节目的本土化研究成为备受国内电视理论界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的部分成果如论文等散见在国内的一些学术期刊上,但是,迄今还鲜见电视理论工作者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对不同类型的、具体的中外电视节目进行较为系统的比照研究。

我们都浸泡在各自的文化环境之中,以至于我们必须从中跳出来以理解文化的影响。而我们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检验和约束。因此,我们选取了十年来国内热播的《幸运52》、《超级女声》、《赢在中国》、《变形计》等十个电视节目,并遴选出在节目样态上与之对应或相似的十个境外电视节目,以此为蓝本,通过分析同类节目形态在不同国家出现的不同特点,解读不同文化背景对于电视节目的影响。在此,我们无意对中外电视节目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机械化的编目,而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上,期冀通过我们的尝试与努力,既能把握具体节目的文化意蕴,又能清楚文化是如何在暗中制约着电视的面貌的,从而推动不同文明与文化传统在合理交往中实现互补性和共同进步。同时,透过这二十个典型节目的比较研究,我们还可以对近年来境外节目本土化的过程和特点有大致的了解。

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发表了一段演说,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发现自己是文化、传统和记忆力的产物;相互尊重使我们可以向别的文化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以获得新的力量。”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读者——也就是正在阅读本书的你——能够对安南的这句话感同身受,我们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王彩平的新书序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