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视批评 |


当新浪访谈主持人说到王志以睿智的形象著称时,崔永元说:“我比王志睿智得多(笑)。我特别喜欢王志,理想状态中的职业 记者发问就是这样。”问题是这么多年没有过这样的职业记者发问,观众能适应吗?比如他的偶像被采访时,王志也这样问,他可能不接受。这跟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有关系,大家接受心态上有偏差。
实话实说,王志自己有些问题,我跟他私下交流过。他的方式太单一,导致采访对象单一。采访每一个人不是都质疑的,比如他还采访了五一劳动 奖章获得者,还有一些派给他的任务,那时,王志的质疑不合时宜,或说没作用,没威力,没力量,一拳打在棉花上。职业记者的访谈,最好能多一些技巧,而不都是一个方式。
文案对主持人很重要
文案对主持人很重要,主持人的现场主持不可能超出策划 案。我们前一步的工作就非常重要,要花大量精力,即便时间紧张,也要花大量的精力跟策划讨论策划案,让它禁得住推敲。现场的即兴发挥都是小把戏,不值得张扬的。有质量的对话不是通过小把戏提高的。策划案是身边的工作人员群策群力,把思想理清楚做出来的。
访谈节目既要平民化又要有深度
《小崔会客》今年正好第三个年头。三年前,我们就希望两会报道 是立体的、开放式的,比如有新闻栏目,有直播报道,有专题性演播室节目,互相配合,形成立体化的东西。而小崔是台里的主持人的品牌,利用《新闻会客厅》演播室的访谈优势,两会期间推出《小崔会客》节目,把高官和平民百姓请在一起,用平实的语态提出大家关心的问题,对整个直播报道和新闻报道是很好的补充。
崔永元表示,访谈节目看用谁的标准衡量。有时主持人会犯错,认为深度由采访对象衡量。比如采访科技 部长,采访科技含量高不高,是科技部长说了算。这是错误的。所谓深度是你或你代表的观众所感兴趣的东西是不是问到了、挖出来了,这才叫深度。我希望我做节目,跟高官面对面时,脑子里不要有杂念,保持自己的好奇心,还要想电视机前的观众或说我的同事有什么好奇心。顺着这个思路去谈,自己舒服对方也会舒服,这样来看它的深度最准确。0少有500个电脑 (笑)。
“站着聊”从形式上打破传统访谈方式
当新浪访谈主持人谈到央视索福瑞公司,星期六、星期天《小崔会客》的收视都在0.3以上,超过平时很多。
崔永元说第一年是按常规方式,尽量选择轻松话题谈起,让他放松下来。今年改变了方式,进来后别坐下来。因为一旦熟悉这样的方式,马上就要张嘴,按自己熟悉的套路讲。我希望打破这个套路,比如进来后站着说。先从轻松的说起,让整个态势改变。采访文化部长,聊了一会儿,他说你开始了吗,我说已经开始了。从形式上先打破传统的访谈方式。
第二,在访问过程 中,表达更民间。我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是老百姓,孩子上学也发愁,菜里有农药也肚子疼。不用把自己打扮的多有涵养,多有工作阅历、牌儿多大的主持人,把心态端正。采访卫生部长,我会跟他说看病难。采访铁道部长,也会说我脸不熟,根本不要想买票的事。这些话要敢说出来。做的有点光环了,有时觉得有压力,觉得那么说会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让对方下不来台,这些杂念会影响节目的质量。所以,郭佳带的团队,最大的功劳是通过完整的策划案,帮我消除杂念,只要把心态端正,跟录正常节目没有任何区别。
小崔印象中最特殊的节目
崔永元:今年有些出乎我意料,比如采访黑龙江省长,他很老实,我很喜欢这个人,他不光不善辞令,一看就本分,甚至有点紧张。我问他时,他没有长篇大论,把事说清楚就完了,不装饰 。我头绪多忘了这事,我说再见,都握手了,省长说还有一个人没访。节目就这样播出。大家既看到我犯错,也看到了省长的随意,她不刻意,不觉得这是录节目,没说就算了,让人非常舒服。
实话实说,王志自己有些问题,我跟他私下交流过。他的方式太单一,导致采访对象单一。采访每一个人不是都质疑的,比如他还采访了五一
文案对主持人很重要
文案对主持人很重要,主持人的现场主持不可能超出
访谈节目既要平民化又要有深度
《小崔会客》今年正好第三个年头。三年前,我们就希望两会
崔永元表示,访谈节目看用谁的标准衡量。有时主持人会犯错,认为深度由采访对象衡量。比如采访
“站着聊”从形式上打破传统访谈方式
当新浪访谈主持人谈到央视索福瑞公司,星期六、星期天《小崔会客》的收视都在0.3以上,超过平时很多。
崔永元说第一年是按常规方式,尽量选择轻松话题谈起,让他放松下来。今年改变了方式,进来后别坐下来。因为一旦熟悉这样的方式,马上就要张嘴,按自己熟悉的套路讲。我希望打破这个套路,比如进来后站着说。先从轻松的说起,让整个态势改变。采访文化部长,聊了一会儿,他说你开始了吗,我说已经开始了。从形式上先打破传统的访谈方式。
第二,在访问
小崔印象中最特殊的节目
崔永元:今年有些出乎我意料,比如采访黑龙江省长,他很老实,我很喜欢这个人,他不光不善辞令,一看就本分,甚至有点紧张。我问他时,他没有长篇大论,把事说清楚就完了,不
前一篇:北京卫视谈如何面对2008
后一篇:《变形计》:参与的不仅仅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