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栏目剧 小步快跑

(2008-01-23 12:55:43)
标签:

杂谈

分类: 科研学术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栏目剧已从2005年底的20多个发展到了近200个,参与制作的电视机构、影视公司等已经超过8000家


    2007年12月初,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济南电视台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电视栏目剧评优暨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与会专家表示,电视栏目剧在2007年已有了相当的创作规模和收视市场,正在进入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期。

2008年栏目剧大有可为
    什么是栏目剧?“业内人一般认为是以栏目的方式来生产、制作、播出;具备电视栏目的基本特征,如有主持人、相对的板块化;由演员扮演的讲故事的一种节目形态。”《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导演陆晓光如是说。

    早在2004年,《雾都夜话》的制片人马及人就正式提出了“电视栏目剧”这一概念,从此中国电视界出现了“栏目剧”这一名词并越叫越响。一时间栏目剧遍地开花,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栏目剧除了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还有广东电视台的《外地媳妇本地郎》、北京电视台的《大城小事》、上海电视台的《百家心》,济南电视台的《真实再现》、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等。

    国内电视特殊的文化市场竞争以及电视剧长久以来总体水平上的粗制滥造、制作成本相对高昂等因素是栏目剧最初产生的原因。也正因此,很多人会给栏目剧冠以“廉价电视剧”的称号。马及人分析说,“尽管电视栏目剧在制作、包装方面逊色于电视剧,但是它却比电视剧更有时效性、利用性,更重视故事和戏剧冲突,而非平淡无味的描述,这是栏目剧的优势所在。”

    “栏目剧的成功在于真实的力量。”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他甚至把栏目剧称为“民生新闻专题片”。他分析道,各地栏目剧一般选材于特定区域的热点话题,启用当地的群众做演员,加上方言的润滑作用,可以真实反映当地的民生民情,犹如纪录片的“真实再现”。

    从另一方面看,近年来各地方台依靠低成本的栏目剧得到了收视市场上的高分,也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效益。陆晓光告诉《综艺》,制作《外地媳妇本地郎》每年投入不到1000万元,但产出可达到7000-8000万元。 陕西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总监胡劲涛介绍到,《都市碎戏》现在带来的整体规模效益已经达到了1个亿,远远超出投入。

    “同时,栏目剧具有播出平台优势,滚动播出、周期固定的特点,这促使栏目剧处于快速生产的状态中。价廉物美的栏目剧带来了可观的收视率和广告收益,从而又促成栏目剧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形成良性循环。”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趋势看,2008年栏目剧的市场前景大有可为。


各品牌栏目剧的08策略
    主打电视剧是2008年各大电视台已经明晰的一个主要竞争策略,电视剧市场的火爆激烈恰好给栏目剧提供了绝好的成长空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相比2007年,2008年各大电视台上马的栏目剧有增无减,在题材和手法上也是不断翻新。

    据陆晓光介绍,广东电视台除了继续制作品牌栏目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和《夜倾情》,还将打造新的栏目剧《博客奇谭》。《博客奇谭》将网络博客与电视相嫁接,以博客为节目的外包装,以博客上精彩的故事为讲述内容,以情景再现的电视形式,打造博客故事栏目剧。据《博客奇谭》制片人冯锡彬介绍,“由于此剧在晚间时段播出,深夜观众的特定性决定节目的性格,所以节目更注重创造悬念,追求的是别样的人性体验。”

    而《外来媳妇本地郎》在题材上和手法上也在尝试变化。陆晓光告诉《综艺》,“《外来媳妇本地郎》的题材将进一步贴近民生新闻、国内时事,如两会、奥运等;风格将从轻喜剧向喜剧转变,增加喜剧效果的台词和动作,轻松地审视生活;同时要增加情感因素的情节。”

    《夜倾情》导演李倚天则表示,从2007年12月中旬开始,《夜倾情》已经做出了一些改版,如邀请广州“萨克斯王子”伍迪为整部剧配乐、邀请粤剧名角梁玉卿等加盟出演部分剧集等。李倚天透露,他们准备在互动中融入模仿秀、小品、游戏、真实原型访谈等元素,让栏目剧更栏目化和娱乐化。

    重庆电视台则在《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的原有基础上推出了两档新栏目剧。一档是《大戏当前》,该剧以真实新闻故事为蓝本,以普通百姓视角重新阐释。另一档是《刑侦档案》,此剧用“群众演员演绎案情+真实资料+主持人剖析案情”的形式,重新演绎近10年间国内发生的重特大刑事案件,突出真实感和悬念。据悉,该剧将于2008年1月中下旬播出。

    在栏目剧《都市碎戏》、《百家碎戏》成功地带动下,西安市场上的栏目剧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陕西台拟分别在一套、西部电影频道等增设类似的栏目剧。胡劲涛告诉《综艺》,“2007年国庆节期间,陕西台推出了直播情景剧《老石七天乐》,将我们栏目的娱乐主持、碎戏明星嵌了进去。《老石七天乐》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收视率,这也是栏目的一个发展方向。”


成长的瓶颈
    各地的栏目剧虽然“长势喜人”,但不可否认良莠并存。目前国内在播的栏目剧达200多部,但在观众心中有一席之地的栏目剧寥寥无几。陆晓光认为,栏目剧因其成本低、生产周期快,相应存在制作粗糙这一普遍问题。如果不能突破这一瓶颈,最终会沦为自娱自乐,很难真正走向市场。

    专家指出,与制作上的粗糙相比,内容的良莠不齐正成为栏目剧更需注意的问题。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栏目剧开始呈现故事越编越离奇、台词越来越低俗的不良势头。陆晓光告诉《综艺》,“栏目剧的选题越来越难!”在选题上,一方面要符合老百姓的口味,真实反映生活,一方面还要避免低俗化,不能盲目迎合。加上生产周期的要求,对编剧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栏目剧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一旦“挪了地方”,就要面临语言不同、文化隔阂这样的“水土不服症”。所以,栏目剧若要真正成为全国市场的“尖兵”,必须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开掘人生理想、生活情趣、价值观念等共通的文化内涵。同时,“真正形成品牌的并不多,尤其是形成跨地区品牌的不多,绝大部分节目缺乏品牌的不可替代性。”业内人士分析到。“因此,仍然需要从栏目特征和栏目内容上下功夫。”马及人认为,如果能在质量、产业、规模等方面做得更好,栏目剧极有希望成为新的电视文化品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