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节目热度调查(一)--人类情感与节目空间同在

(2008-01-14 18:07:53)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视批评
 电视台作为出售方参与节目交易将会是未来情感节目交易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尽管电视情感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致观众市场和行业人士的争议,但情感毕竟对观众有天然的、不可阻挡的吸引力。在部分情感节目因选题不符合观众需求或者传播形式欠佳而被淘汰之后,必然会有新的情感节目涌现出来,填补观众心理需求的空缺。只要人类存在,就有情感存在,也就会有电视情感节目的生存空间。


节目制作与交易现状
    在目前的电视情感节目制作和交易市场上,电视台和民营制作公司都是节目制作的主体,其中电视台占据主导地位,民营制作公司则在谈话类节目、纪录类节目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谈话类:电视台为主,民营制作公司为辅
    情感谈话类节目往往会成为一些频道比较看重的自制品牌栏目,如《艺术人生》、《流金岁月》、《人间》、《真情》和《真情互动》等都由电视台内部制作完成。

    与此同时,民营制作公司凭借丰富的娱乐资源,也介入到情感谈话类节目的制作。目前,民营制作公司情感谈话类节目制作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为自主制作,然后与电视台交易,例如《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和《超级访问》;其二则为民营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合作,例如重庆电视台与东方欢腾联手制作的《情感麻辣烫》。民营制作公司通过贴片广告、按时计费、按集计费等方式与电视台进行交易。目前,情感谈话类节目的交易多由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直接交易完成,专业的节目代理发行公司市场影响还非常有限。

纪录类:电视台主导制作,民营公司少有涉及
    近几年来,情感纪录类节目的制作得到了发展。例如央视制作的《讲述》和《道德观察》等优秀纪录类节目,为CCTV-10、CCTV-12的品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部分省级电视台也尝试发挥纪录片在“讲故事”方面的特长,例如四川电视台的《真情人生》和上海文广的《真情实录》等等,同样提升了频道竞争力和传播价值。
目前,几乎没有民营制作公司独立策划并制作的情感纪录类栏目。少数民营公司和电视台合作,参与情感纪录类栏目的部分制作,例如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播出的《成都情事》。部分民营公司扮演纯粹的节目代理角色,从全国各地收集优秀的情感纪录类节目出售给电视台,例如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真实纪录》。不过这种模式还是相对少见。

活动类:央视、卫视领衔
    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央视自制和播出了《春暖2007》、《感动中国》、《公益行动》、《中国骄傲》、《道德观察-百姓英雄2006》和《道德观察特别节目春暖人心》等一大批情感活动类节目,基本采取自制的方式,协调台内资源来完成。播出后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除了引致不少地方台拷贝之外,还开发出DVD光盘等后续产品投放市场。

    省级卫视在大型情感活动的开发方面,除了强调整合内部资源之外,更强调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尤其是与商业企业的合作。例如江苏卫视《2006年红豆绝对唱响》就选择与红豆集团全面合作,节目为企业提供冠名、插播、标版广告等广告宣传活动,红豆集团则在各经销点为节目进行宣传,实现了双方资源优势互补与双赢。部分地面频道也开始尝试整合各方面资源和资金开展区域性的大型情感活动,有一定收效。

栏目剧:地方台垄断
    情感栏目剧是一种明显带有地域性特色的节目类型,央视和民营制作公司基本不参与栏目剧的制作。大部分栏目剧由电视台以及电视台旗下的节目制作公司自制,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电视台与本地民营制作公司合作的情况。以重庆台的《雾都夜话》和深圳台的《大城小事》为代表的部分市场反响较好的栏目剧,还尝试通过一些市场渠道进行发行,部分频道也尝试从栏目剧制作较为成功的电视台购买剧本或者购买版权。


节目制作与交易趋势
    电视情感节目在收视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收视高潮,是推动电视情感节目制作与交易发展的强劲动力。

电视台主体地位愈渐突出
    在观众整体规模有限的大环境下,吸引游离观众,并将其转换为忠实观众,是电视台克敌制胜的关键。为此,电视台逐步减少了从外部购买非电视剧类情感节目的数量,开始集合自身资源、发挥本地优势,打造品牌情感节目,电视台在非电视剧情感节目制作方面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电视台与民营制作公司强强联合
    近几年电视台强调自主品牌,使民营制作公司的市场范围基本上缩小到市县级频道。但民营制作公司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制作经验和品牌效应,还是得到了电视台的认可。部分电视台在开发电视情感节目的过程中,尝试通过合作制作的方式,将电视台和民营制作公司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强强联合打造品牌情感栏目的方式已经获得了不少电视台的认可,其发展前景也被业内人士看好。

节目交易市场发展仍待完善
    从目前的市场容量和制作交易趋势来看,未来电视情感节目交易的规模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电视市场整体结构还不够完善,各类节目的交易渠道尚未建立健全,因此,电视情感节目的交易仍然以自主发行为主,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这种态势。非电视剧类情感节目的交易仍将以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直接交易为主。不少拥有品牌情感电视节目的电视台建立了自己的节目发行公司,电视台作为出售方参与节目交易将会是未来情感节目交易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节目内容与形式趋势
    从定位上看,情感是一个宽泛的、多类型的话题,不同群体观众会对不同情感内容有兴趣,越来越多的电视情感节目会把其题材定位拓展到婚恋以外的其他领域,从而实现观众定位的扩大化。电视情感节目的形态定位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同一节目中通过多种节目形态反映情感内容将成为趋势。

    在内容发展方面,悲情和苦情将继续占据主要地位,并通过电视艺术表现手段深入展现情感冲突和矛盾;开发以公益慈善为主题的、体现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电视情感节目会成为风尚;通过对情感内容的组织和策划,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突出对某一类特殊情感的关注,使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并引导人们就此情感话题作出相应的反思,将成为电视情感节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在形式发展方面,情感选题将向多种节目形态渗透,还会进一步向新闻这种最能体现电视媒体纪实特性的节目形态挺进,情感新闻极有可能成为电视情感节目发展的新热点;突出情感内容的故事性,多种表现手法提升故事技巧也会成为电视情感节目的一大特征,而且会强化故事的连续吸引力,悬念设置将成为常规操作。另外,加强观众互动,通过开辟网络“博客”等方式在更广泛的受众中为情感节目营造话题氛围和环境也将成为趋势。


节目收视市场趋势
    如果在定位、内容和形式上拿捏得当,适时把握观众的情感需求,电视情感节目在未来电视市场上的收视潜力依然不容小觑。电视情感节目对中老年女性这一电视节目忠实拥趸的把握,使其将一直是电视节目市场上的主流选题之一;不过,如果缺乏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对青少年群体收视需求的开发,此类节目同样可能面临收视低谷。

全国市场
    在情感谈话类栏目的收视方面,省级电视台在形式上的创新活力和在选题方面的灵活性,使其有效地打破了央视对电视情感节目的收视垄断。

    在情感纪录类节目的制作方面,央视凭借资源、人力以及影响力的优势,仍然拥有省级电视台难以超越的水平,但以上海文广为代表的一批省级电视台在纪录片制作方面亦有突破,上海文广开辟了纪实频道,极有可能在情感纪录类节目的收视方面对央视形成挑战。此外,以嘉实传媒为代表的一批民营公司在情感纪录类节目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并与上海文广和重庆电视台等进行合作,也是对中央级频道收视的一大威胁。

    情感活动类节目的收视则依然以央视,以及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等少数有实力的省级卫视支撑。情感活动类节目以热点的情感话题为选题,能比较灵活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又能综合利用各种电视艺术形式,其在全国收视市场上的潜力值得期待。情感栏目剧节目虽然在部分省级卫视上有亮相,但此类节目的本地性和区域性很强,不太具有全国范围的可视性,在全国市场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

区域市场
    尽管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区域频道在情感谈话类和专题类节目的竞争中,逊色于卫视频道,不过凭借区域性较强的栏目剧,区域频道得以在情感节目收视方面再下一城。近几年来,在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地,栏目剧的制作开发热力不减,并推动着这一节目形态向更多区域市场扩张。密切把脉观众现实生活并贴近演绎生活的栏目剧,依然还会支撑区域频道情感节目收视的支柱。


广告市场发展趋势
    电视情感节目依托于贴近生活的内容,拥有较为固定的观众群体,尤其能吸引女性、中青年、初高中学历和中等收入观众的关注,这些观众群体既是电视的主流观众,也是大众消费品的主力购买群体,对部分品牌产品的广告主而言,此类节目具有较好的传播价值。其观众特点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会相对稳定,行业投放结构也会基本保持稳定。

    另外,随着一些新型电视情感节目的开发,电视情感节目的观众构成得到拓展,并对其广告投放结构带来影响。例如近几年情感活动类节目迅速发展,加大了情感节目对社会公益的关照,由此吸引了部分男性和高收入群体的关注,也使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行业加大了在电视情感节目中的广告投入等。

    新的广告营销方式也给情感类节目的广告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除了传统的插播广告、冠名广告和脚标广告之外,电视情感节目正在积极尝试开发植入式广告和活动营销等新的广告营销方式,以增强电视情感节目的广告营销和创收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