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种略有失望的心情看完了第一集的《名声大震》,我对湖南卫视的这一跨年度巨作的影响力产生了一丝怀疑。因为众多纸质媒体现在非常热衷于将其与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做一番比较。而且《舞林》现在的影响与收视效果的确不容忽视。我在前几天的博客中对这两档节目做了简要的分析,因为它们有太多类似,所以才会让人比较。
首先,节目的创意如出一辙,即用明星取代平民进行某项才艺比赛。平日高高在上、光彩夺目的芸芸众星,也要接受普通人选秀节目的规则,竞技、PK,淘汰、复活等等。当你看到的是明星含泪离开绚丽舞台的那一幕时,你会感受到众多带有明星梦的普通人在被淘汰时的那种眷恋、不舍、抱怨、不服的心理吗?我想一定是的。人与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其次,节目的内容雷同,不管是唱歌还是跳舞、都是一种大众娱乐的内容,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类别,只不过相对于《舞林》中华尔兹、恰恰、伦巴等国际舞蹈种类那种高处不胜寒之感觉,《名声大震》的内容定位更符合中国人的接收与审美习惯。但是我们在研究电视节目内容时,总是要把一定的节目内容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尤其是电视节目的文化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海那样一个国际大都市,它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是来者不拒的,即使是阳春白雪的东西,也会被吸收、溶解、接受的,这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性有关。湖南人敢想敢闯在电视界是美名远扬,一个“超女”让多少电视同行羡慕嫉妒,《变形计》的推出也再次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其实只要有争议、这节目就会火,这似乎成为电视创作的规律,无人动摇!《名声》紧跟《舞林》之后,似有抄袭之嫌疑,那时因为人总是有先入为主之主观感受。不过从目前节目的具体创作来说,是鲜有创新点,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观察、感受。
第三,明星资源的利用有规律。东方卫视财大气粗,花得起大把大把的银子,去邀请国内顶级大牌明星,内地、香港、台湾的当红明星都在其计划范围之内;湖南台则立足自身,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其捧红的明星一网打尽,如柯以敏、黑楠、刘旋等。这些明星早在其他节目中就已经在观众心中树立了品牌效应了,参与新的节目,观众的目光自然也会随其转移。利用优势节目创造的明星作为新节目的资源,湖南卫视很聪明!
另外,舞台设计、节目串联、主持风格等也似拷贝复制一般。所以媒介才喜欢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