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词相伴的日子

(2010-01-02 09:13:15)
标签:

古词

李白

苏轼

忆秦娥

水调歌头

念奴娇

sagit

楚韵云声

文化

分类: 我生活--悠然自我

小时候,准确的说是初中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曾经非常非常的迷古词,每天的早自习,在别人背英语念鲁迅的时候,我们绝对是背词,抑抑扬扬的,一不留神就陶醉其中。而且这种爱好不是一时,而是几乎贯穿了整个初中。背词过后,少不了找些玩儿法,提高些挑战的乐趣,这更让我们迷醉了。

 

说玩儿,主要是两种游戏,一种是说上句对下句,后来提高难度,就发展到说下句对承下的上句,再后来,就变成说一句,对全篇了。这种玩儿法,很快就没有了挑战性,于是另外一种玩儿法应运而生。这种让我们乐此不疲的玩儿法是,随便说个字,对出一句藏字其中的词句来。但是玩起来,立觉能力不够,储词太少。于是作了退步,可用一句话或成语提问,应者从这句话里自行挑出个字,然后答藏字的词句。这种玩儿过后,却又嫌简单,从此就视状态好坏在两者之间摇摆了。曾经试图再找几人同乐,可是似乎开了词窍的人往往没有想象中的多,只好作罢。

 

其实,当时很随性。一切的喜爱,并不建立在博览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根基很差。只是由课本上难得出现的几首引申开来,然后找作者的其他作品,再然后,就找些唐宋词的精选集来看。古词的魅力之大,很多都是看过一遍之后,想忘都忘不了,其音乐性又更甚古诗,更难得有人同乐,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对词的判断,均偏爱白描,讨厌用典。显然在我们看来,以辛词为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是被喜爱的,而像“鱼龙惨”这样的句子,我见了就逃,更别说背,读来都晦涩难受。除了这种判断外,还有喜欢爽快的,不爱过于婉约的,也是当时的一个判断。柳永秦观,看一两首还好,多看几首,头都是大的,白石文英,更是别提。这些判断,虽是以前的想法,但现在看仍然觉得有道理。一件事物能流传至今,自然免不了被各代的眼光各取所爱吧,但真正的经典,无外自然真诚,初中生发自本能的喜爱,往往好过博学的雕虫。

 

最推崇的古词,当然仍然是自己的标准。首推是李白和苏轼,其后李煜、李清照、范仲淹、陆游、欧阳修、韦庄、晏殊、辛弃疾,再后温柳秦周。当然像白居易、张志和、岳飞、刘禹锡等留词太少,却是名篇,还是认为其词水平仍在温柳秦周之上。

 

而其中最最喜爱,认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三首,便来自李白与苏轼。(哎,以李白的诗性,是很适合写词的,要是当时多写几首就好了)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 王维《人间词话》)

(评:盛唐气象,无法模仿)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自是天人化仙之笔 - 先著《词洁》)

(评:若非醉,任才情倾天也做不出吧)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评:"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评: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了。明月为醉,大江莫非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在
后一篇:读周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