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奖得主许晨专访:报告文学是时代的“轻骑兵”

(2018-09-11 10:30:24)
标签:

齐鲁文化先锋

鲁奖获得者许晨

特别专访报道

分类: 文学作品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文化先锋人物“栏目,发表了本报记者师文静专访文章,简要报道了我的文学之路,表达了我对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 的理解与追求。《齐鲁晚报》在全省全国影响很大,历任总编、主任和编辑们辛勤努力,为山东文化事业做出很大贡献。我在上面也发表了不少散文随笔,还有体育文化的文章,感情很深。十年前曾专门为她创刊二十周年时写过《小文章不小》的纪念文章。所以,今天她整版特别报道,我很高兴也由衷地表示感谢! )
鲁奖得主许晨专访:报告文学是时代的“轻骑兵”

鲁奖得主许晨专访:报告文学是时代的“轻骑兵”

鲁迅文学奖作家许晨: 报告文学是时代的轻骑兵

壹点号属娱你09-010 20:3

https://wscdn.ql1d.com/37001762341607595033.JPG

近日,作家许晨创作的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几十年来,许晨在诗歌、散文、剧作、报告文学等方面佳作颇多,尤其以报告文学作品最为丰富、影响力最大。许晨说,我们的读者需要报告文学,它写人记事,反映现实,贴近时代,揭示人性,是时代文学的轻骑兵。


跟随蛟龙号远航太平洋


 “这里是蛟龙,这里是蛟龙。我们已经坐底7062米!”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首次深潜至7062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记录,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令世人瞩目,国人备受鼓舞。这条海洋上崛起的“中国龙”背后的故事,都呈现在许晨的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中。

 

 

鲁奖得主许晨专访:报告文学是时代的“轻骑兵”


作为一名曾经的空军少校和多年的报告文学创作者,许晨说,自己深知“蛟龙”号的横空出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2012年他决定要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蛟龙”号的故事,记录为海洋科考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试航员们的心路历程。在搜集学习海洋知识之余,许晨申请深入采访体验“蛟龙”号,在获特批后,年近60岁的他2014年6月登上了“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前往太平洋海域进行“蛟龙”号试验的探访。许晨跟随大家航行近两个月9200多海里,经历了恶劣的台风天气,饱尝翻江倒海晕吐和身体不适,克服了各种难题,深刻体会到了“蛟龙”团队的酸甜苦辣,取得了大量第一手鲜活丰富的素材。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是许晨前后耗时4年才最终完成的品质之作,2016年出版后引发读者关注。书中高科技潜水器的研制试验固然吸引读者,但作品呈现的中国科考人员的精神更加感染读者。书中研制“蛟龙”号的科技专家们在经历父母病痛、妻子生产、家庭变故等难题时,都有过艰难的选择和痛苦的磨砺,但最后他们以潜水器研制试验大局为重。许晨在作品中呈现了人与国家,人与“蛟龙”号,人与人之间高尚、纯粹的情感故事,写出了科研人员的精神世界、温暖人性,作品的深度和文学品质熠熠生辉。


 许晨说,至今他的心仍沉浸在火热而深邃的“蛟龙”生活之中,时刻被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激励着,心中的情感热流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跌宕起伏。“我的案头上放着一瓶泡在海水中的锰结核矿石,那是我在太平洋上得到的特殊礼品。写作累了,抬头看一眼潜航员采自5000米深海的宝贝,身上立刻有了无穷的力量。”


    几十年笔耕报告文学


许晨说,自己年轻时是个文学青年,从热爱、创作诗歌开始走上文学之路。19岁还当工人时,发表在《大众日报》的散文诗《钢铁篇》,是其文学创作发表的处女作。1979年,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招收创作员,许晨被特招调干入伍,他怀着满腔激情深入部队体验生活,在《空军报》《解放军文艺》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1987年,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许晨,成为作家莫言的学弟,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之路。


 “当时我同学们在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都很出色,不少人出版过小说、诗集,有的人的剧本被拍成了电视剧,而我还没有出过书。”许晨开始寻找自己的写作方向。1988年,因老师的一句话,许晨颇费周折地找到了北京城里一位见过列宁的老人,将老人的父亲在前苏联担任华工团团长并在作战中牺牲的真实经历写成了《任辅臣和中国团》,发表在《解放军报》上,引发读者关注。这种用文学写作的笔法深度挖掘真人真事的创作方式,让许晨的创作之路豁然开朗,现在看来,这就是小报告文学。


在部队做宣传干事的许晨与新闻记者比,他有文学创作的笔法和积淀;而与文学创作者比,他又有敢闯敢干,不怕吃苦的劲头和有敏锐的感知力,从此他认准了报告文学这条路,开始了几十年的耕耘创作。


 1989年,许晨奔向全国第一个住房改革试点烟台,自费实地采访调查,在住体育馆冻得睡不着觉的条件下,写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作品《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书中写到了住房改革潮流中参与者、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并对住房前景进行了畅想——将来每家每户的房子里都有卫生间、淋浴器、厨房,在家就可以洗澡,不用再去澡堂子。这些畅想,很快就成了现实。当时许晨的班主任、著名作家王愿坚亲自为书作序——《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给许晨的报告文学创作它提供了有力启示,并成为其长期坚持报告文学创作的最大鼓励。


此后的多年中,许晨的报告文学创作都紧跟时代步伐,紧近社会现实。他深入追访《红灯记》等剧组,全景式地呈现了样板戏的历史过程,写成《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本报曾连载,获全国晚报连载作品一等奖);他深入煤矿工人的生活中,深挖他们的故事和情感,写出了《大地之心》;他赶赴钢铁生产制造一线,调查钢铁厂改革的破茧之路,创作了《钢铁铸造的岁月》;他在救灾前线精心采写,完成了山东人民支援北川抗震救灾的《真情大援川》……



时代和读者需要报告文学

 

 

鲁奖得主许晨专访:报告文学是时代的“轻骑兵”


许晨说,报告文学作家要当一个杂家,不仅要有小说家写人物、讲故事的能力,还要有诗人的语言和激情,散文家的描绘、抒情功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思辨精神,要努力成为写作对象的专家,作品能提炼出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畅想。“面对每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写作对象,创作者要以专家的钻研精神去研究它,再用深入浅出的文学语言将其表述出来,才能吸引读者去阅读,去感悟。”


许晨写蛟龙号,将大量的科技知识和巨量信息柔化在文学表达中,文字充满情感,充满激情,读起来浸润人心。“报告文学创作,不是某些人想得那么简单。”许晨称,很多人觉得报告文学是深度报道,是先进事迹材料糅杂一点儿人物对话,这完全是误解。“报告文学重点是文学,不是报告。它的功能是写人记事,挖掘生活,贴近时代,反映现实。”许晨认为,时代和读者更需要报告文学,因为它最能及时地反映时代成就,鼓舞人心,给人一种精气神,报告文学既反映现实又干预现实,甚至对现实有所震撼和促进,它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在完成《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中国船长郭川的航海故事》《海洋之心》等作品后,许晨的系列海洋纪实文学创作仍有多种题材在谋篇策划中。如今年逾六旬的他仍精力充沛,充满激情,不怕吃苦敢冒险的他显得比同龄人年轻,他告诉记者,还要深入社会生活的一线和前沿进行创作,“有目标,有追求,心态年轻,年龄就不会打倒你,心上也就不会长出皱纹。”


人物简介


许晨,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第六届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社原社长主编、青岛市文联文联院一级作家、第十二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出版《居者有其屋》《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琴声如诉》《青岛的记忆》《真情大援川》等数部散文集和报告文学专著。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特等奖,“中国梦”征文一等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多种奖项。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