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胡容尔散文集《行走的蔷薇》序言
许 晨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窗外的月华越来越亮、越来越圆,甲午马年的中秋节犹似乘上了三驾马车,一路高歌,奔驰而来。是啊,仿佛春姑娘的彩笔刚刚染绿了原野,转瞬间已进入万山红遍、金风玉露的秋天。团圆的时刻来了,收获的季节到了,人们自然是神清目爽喜不自胜了……
不用说,这也正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一部散文集书稿《行走的蔷薇》,宛如一束芬芳艳丽的花朵,盛开在我的电脑屏幕上,整间书房骤然明亮起来。这是美丽而聪慧的烟台女作家胡容尔的作品,发来诚邀我为之审读评析。
实际上,早在准备编辑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文集时,她就通过电话或电邮向我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而我已经阅览并编辑过其中的部分稿件,深入了解了她的人品和文品,欣然应允。只是公务繁忙、文债颇多,一时难以坐下来充分交流。尤其是我接受了国家海洋局和中国作协的重任--采写长篇报告文学《中国“蛟龙”》,并成为全国第一位受邀随同“蛟龙探海”的作家,远赴西北太平洋近两个月,行程9200多海里,前不久才平安返回。直至中秋放假期间,我方得以冲一杯热咖啡,安心静坐,鉴赏她的作品。
《行走的蔷薇》,一看到书名,就会引起人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我们知道:蔷薇是一种落叶小灌木植物,花朵美艳而芳香,自古就是佳花名卉,形体直立,攀援或蔓生,茎干通常有皮刺,喜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盛开的蔷薇给予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代表着纯真的爱情和珍贵的思恋。然而,蔷薇也能行走吗?行走的蔷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等到阅读之后,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是一种人生的比喻、一段由少女到少妇的心路历程。结合这位青年女作家的散文作品,以及她的生活境遇与趣味追求,我们会感到这样的书名寓意深远,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浓缩了文集主题。
纵观全书,共分六个专辑,每一辑均选取一篇作品名为题,并且以一段简洁而隽永的文字做了题解,意味深长。其中“旧戏台”、“如意”和“风仙花旧事”三辑,大多以过往日月中的事物、景观和器具为缘起,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回顾了流年碎影中的红尘往事,抒发了动人心弦的人间真情。而“心中有一片海”、“又见桃花红”和“平安星”等辑,则异曲同工,甚而更上层楼,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感叹人与己的前世今生,描绘与赞颂了至真至诚的友情、爱情和亲情。虽说曾经审读过她的散文,但那大都是零星散见,而今集中在一起赏析,还是给我带来不小的惊喜与震撼。掩卷深思,仿佛见到一位多情善感的古代仕女,发髻高耸,淡扫娥眉,身着一袭落地长裙,手持一柄精美团扇,娉娉婷婷地向我们走来……
如此描述,并非溢美之词,而是概括了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首先,观察细致,认知深刻,鲜明地体现了作为女性作家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她年龄不大,却很敏感和睿智,善于从逝去的岁月捕捉值得纪念的记忆,挖掘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犹如一阵无声的微风细雨,给这个浮躁的尘世带来一种清新和安宁。就拿开篇的《旧戏台》来说吧,面对家乡小城中的一座旧戏台,作者思绪万千,回到了童年时光,回到了与外婆生活的年代,抚今追昔,人去楼空,萌生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感慨。人生如戏,悲欢离合,过眼云烟一样。就像辛稼轩词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此,胡容尔感叹道:
“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爱着我的男人女人们,你们可不要为我叹息。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寥寥数语,既承认时光如流、红颜易逝的无情无奈,又变幻出物质不灭、枯木逢春的可歌可咏。这就比古人一味哀叹美人迟暮、风光不再显得积极多了!类似美文及其提炼出的佳句,在作品中还有很多--比如《倾听梁祝》、《素心女子》、《如意》、《哦,丁香》等篇什,使人不得不对这样一位小女子,竟有如此的眼光和胸襟刮目相看了。
其次,有感而发,情深意切,从作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位喷涌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诠释。打开她的文集,一辑一辑读下去,你会发现每一篇都是言之有物,明志抒怀,不做无病呻吟、“为赋新诗强说愁”。当然,其中颇为值得称道的是体现了散文的基本要求:以小见大,以情取胜。这就应了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散文观:“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无论是《凤仙花旧事》、《那年那月》中的情窦初开,抑或两小无猜的青涩爱慕,还是《春祭》、《平安星》里外祖母、母亲等给以生命并万般呵护的至爱亲情,以及《我们是两株同根而生的艾草》、《一盏秋思》、《又见桃花红》等文中的山高水长、地老天荒的炽热爱情,均抒写出人世间最美好、最温馨、最珍贵的情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请看她的《春祭》,在概述了姥姥坎坷而不凡的一生,含辛茹苦抚育儿女乃至孙辈成才,自己却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之后写道: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我亲爱的姥姥,春天又来了,杏花开遍了山野。我多想回到那个春天,守在你的身旁,轻轻地为你梳理满头白发,给你扎一根红头绳;柔柔地用温水为你洗一洗脚,小心剪去你多余的指甲;又或者,给你讲老旧的故事,给你唱好听的戏曲,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儿,只要你高兴;我多想把你给我的爱和暖,虔诚地捧在胸口,一点一点还给你;我多想牵着你的手,扯住你的衣襟不放,不许你在春天里跌倒,让你怀抱尘世的安暖,笑眯眯地赏遍姹紫嫣红、无边春色……”
朴实无华却真实感人的文字,传递出海一样深、山一样高的情意,它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我想,九泉之下的姥姥如果能够听见,一定会绽出慈祥的微笑,说一声:“好嫚儿……”这篇散文获得了《时代文学》2013年年度散文奖。作为颁奖嘉宾,我在颁奖会上见到了胡容尔,向她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并希望再接再厉,多出佳作。同时,感觉到写出这样作品的人,不仅仅是家中的好女儿、好妻子,也应该是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第三,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同情弱者崇尚正义的悲悯情怀。我们知道,在文坛上流传着一句话:文品即人品。也就是说,通过你笔下的文章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处世来。这在胡容尔的作品里,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尘世小暖》中为顾客写祝福语的花店女孩、互相搀扶着过马路的老夫妇和气喘吁吁奔跑过来送钱的小男孩,一个个普通人,一个个小暖意,凝聚成了人间的真善美。《一把油纸伞》写的是时隔多年,那把陌生人相送的旧伞,依然那么珍贵,永远为一份真诚的友情遮风挡雨。《走进雨中》遇到沿街乞讨的老弱者,她会力所能及地施舍。同行的朋友提醒她,这是职业乞者不值得可怜。可她笑笑:“不为别的,只求心安。”还有《微尘》中的女民工,怯生生地讨杯水喝,作者不但热情地让到屋里沙发上坐下、倒水,还亲切地与其攀谈聊天,一解她的不安和窘迫。最后,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她和他们,那些动荡的农民工们,充当了一粒粒微尘,在一座又一座城市里,辗转跋涉,颠沛流离。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却不是城市的居住者,有的甚至算不得边缘人。他们还像一颗颗花种,被风的手或鸟的翅膀,随意带到哪里,便在哪里降落,皈依泥土,在紧挨地心的尘埃里,顽强地开出最朴素的花朵。”
这些篇幅不长、情景简洁的美文佳作,既再现了生活中凡人小事的温馨与美好,也让人看到了作者那美丽而纯真的心灵。
第四,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尤其善于运用一些新颖的比喻和意象。本来,论及她的写作特色,这应该放在首位--因为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来说,清新流畅令人回味的语言是最重要的,如此才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快感。无疑,胡容尔的作品具备这样的长处。读者从前面引用的几段文字中,已经有所了解了。细细品味文集中其他作品,你会感到作者犹如使用了一支彩色画笔,将古典与现代语融汇贯通,描绘出一幅景、情、理交融的山水人物画,读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智的启迪。如若不信,请看--
“习惯在这样的时候,任凭思绪,随典雅旋转的音乐,轻纱曼舞。总在想象着,这位叫祝英台的绝色佳人,曾如雾中花一般,朦胧而妩媚。在经过多次的参悟思量之后,我们之间,也似乎有了心灵的感应,有了穿越时空的对白,有了盈盈一握的相知相惜。她仿佛就是邻家的一位女孩儿,与我隔窗相望,有着娇羞动人的微笑,有着低眉垂首的柔情。”--《倾听梁祝》
“纵然忠贞,纵然不渝,爱情如同我们,终究会在光阴中老去。多年以后,当你顶着满头华发、与他并肩走在铺满红叶的林荫大道上时,你可会想起?当年你和他初相遇,你低头嫣然一笑,他惊若天人。爱神之箭,一箭穿心,将两颗心,穿成一串。就像冰糖葫芦,外皮裹着水晶一样透亮的糖糊,里面藏着红彤彤的情事。”--《初相见》
“有梦不觉旅程寒。梦想是一叶弯弯的月亮船,载着我们,荡悠悠地驶向岁月河的彼岸。我用美丽的幻想,豢养着自由行走的灵魂。我一路走一路唱,那是关于生命与成长的歌谣。我愿我的歌声,是一粒粒蔷薇花种,播撒在脚下经过的每一处土地。它们会满目苍翠,花满枝桠,开在时光的路上,装点着后来年少者寂寞的旅途。”--《行走的蔷薇》
“女人这一生,说到底,最爱的无非两样东西:衣裳和爱情。二者都有着近似罂粟的妖娆与蛊惑。让人轻易上瘾,飘飘欲仙,欲罢不能,爱不释身。我想,女人对衣服的垂爱,更胜于爱情。因为前者,是忠诚可靠的,它可以陪伴我们,迈过长长久久的岁月,安抚受凉的身心;而后者,则有可能背叛我们,半路便分道扬镳……”--《衣香丽影》
瞧瞧,这些美丽而睿智的语言,哪一段读来都会引人入胜,品味再三,甚而让人为之拍案了。其间既有诗一般的意象与意境,也有哲学形而上的思考与升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类似文章和文字,在这部《行走的蔷薇》中俯拾皆是,随意翻开一页,似乎便可欣赏到如泣如诉、似梦似幻的美文佳语。如同一束束一朵朵芬芳艳丽、百态千姿的繁花,装点着作者所构建的精神家园。
蓦然间,我的耳畔响起了元代传奇大戏《牡丹亭》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啊,本以为胡容尔是一位从事写作不久的文坛新秀,几篇作品虽说不错,但也可能偶然为之。而今赏读并评析了整部文集之后,我方恍然大悟:应该说,她已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素养、好学上进且善于观察思索、颇具功力的散文家。当然,生活中这样的作家还是不少的,需要我们的编辑和文学活动组织者们备加关注,使其盛开怒放,而不至于“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如今,信息时代千变万化,滚滚红尘浮躁不安,还有这样的女子不被世俗所浸染,沐清风,浴明月,品香茗,赏山水,挥笔写下如诗似画的文章,真是难能可贵。诚然,这毕竟是胡容尔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些许不足处,有的作品笼罩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惆怅。我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主调再高昂一些,因为生活中毕竟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窗外的明月默默印证着人生哲理,然而瑕不掩瑜,正如我们上面所评析的那样,《行走的蔷薇》立意、文笔均属上乘,是一部情景交融、值得一读的好书,我热诚地向大家推荐并期待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4年9月8日中秋之夜初稿
9月11日改毕于青岛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期刊及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作家,《山东文学》社原社长、主编,青岛市政协委员,全国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