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蛟龙海试深海向阳红作家第一人 |
分类: 山光水色 |
缓缓转动硕大的地球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成片的蔚蓝色,如同一张无际无涯的天鹅绒丝幕,包围着、笼罩着黄绿相间的五大洲陆地......
这就是说,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绝大部分----用科学家的定义即整个地球表面70%强的面积是海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地球似乎不应该名曰地球,而称之“水球”更为准确一些。
实际上,生命起源于海洋。大约在38亿年前,陆地还是一片洪荒之时,咆哮的海洋中就开始孕育最原始的生命细胞了。潮涨潮落,斗转星移。经历了若干亿万年风风雨雨,这些细胞逐渐演变成单细胞藻类。在光合作用下,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为生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水母、海棉、三叶虫、鹦鹉螺、蛤类、珊瑚、鱼类陆续出现了。
由于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现象。涨潮时,海水拍击海岸;退潮时,把大片浅滩暴露在阳光下。原先栖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经受了锻炼,加之臭氧层的形成,抵御了紫外线的伤害,它们小心而勇敢地登上了陆地,进而逐渐演变成爬行类、两栖类、鸟类,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物竞天择,历经种种磨难,终于诞生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万物之灵长----人。可以说,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和家园。
全球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海底有大量的金属结核矿,其中锰2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相当于陆地储量的40~1000倍。此外还有大量的磷矿、硫化矿和稀有金属砂矿床。海底石油天然气产量逐年上升,估计10年后开采量将达到世界的一半。海洋中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热能、盐度能等都是清洁能源,储量巨大。海水中的大量化学元素,可提取的有82种,包括核燃料铀、核聚变物质、可燃冰。同时,海洋生物还可提供人类不可或缺的丰富蛋白质。
无庸置疑,海洋养育了人类。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人迹罕至的远海和深海。难怪一些战略家早就明确而深刻地指出:新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
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憧憬海洋,创造了多少神奇而美丽的梦想啊!从华夏大地的哪叱闹海、龙宫探宝,到古希腊的海神波塞冬、丹麦童话海的女儿,以及近代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和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无不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了无穷奥秘的未知世界,将人类对于深邃海底的兴趣和探求欲发挥的淋漓尽致。
于是,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蹒跚着走到了20世纪之后,深达1000米、2000米、5000米的深海大洋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那么,作为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海洋大国的中国人,又在哪里呢?
好啊!历经十年奋战,我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横空出世,连续经过深海1000、3000米、5000米,直至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深潜7020米的世界纪录,举世瞩目。我们中国人真正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愿!为了再现这一伟大壮举,回顾艰辛历程、弘扬载人深潜精神、树立英雄群像、向着实现宏大而美好的“中国梦“阔步前进,我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青岛市文联委派,今年随同“蛟龙号”工作母船“向阳红09”号科学考查船,前去参加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一航段的“海试”。
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机会啊!对于一个当代作家,特别是擅长写作报告文学的作家来说,无疑是一次贴近生活、走近海洋、反映时代的大好机遇。当然,对于从未出海远航过的我来说,其中也有艰难风险,可能会遇到台风、晕船、孤独、寂寞,甚至敌对势力搅动的风云,但我是当兵的出身,已有各种准备。恰巧,前两天我去浙江参加海洋文化节和“岱山杯”海洋文学大赛颁奖典礼,遇到了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叶梅女士。她得知我不久将随“蛟龙号”远航,给予了极大的祝福和鼓励,其中她提练了三个“难”字,就是“难得、难熬、难忘“,印象十分深刻。
”一是难得的机会:许多人都想现场体验蛟龙号海试,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但只有你得到了,太难得了,一定要珍惜。二是难熬的过程,因为一去四十天,茫茫深海大洋,会有台风、晕船、枯躁伴随着,想回不靠岸,就回不来,要有战胜各种困难的准备。三是难忘的经历,只要你咬紧牙关渡过了整个航程,凯旋归来,那就是你人生永远难忘而骄傲的回忆,也会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一部甚至几部佳作。“
说得多好啊!这话我已铭记在心。
谢谢我的朋友,我爱你们!下面发几幅图片,我们永远在一起。
(这是船上的房间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