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如流看金筛

(2013-07-31 23:36:29)
标签:

豪情

意义

岁月流金

点睛之笔

分类: 影视书评

岁月如流看金筛

岁月如流看金筛

――张荣才文集《筛月集》序言

 

许 晨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天高云淡,日丽风和,我刚刚坐在写字台前准备工作,忽然接到了早闻其名、近日才相见的朋友张荣才电话:“许主席,我那部文集编好了,这两天就发到你邮箱去。至于书名嘛,原来那些都不太理想,现在我爱人帮助想了一个,叫《筛月集》,你看行吗?”

 

“筛月集?!”我默默念了一下,立即想起一篇文章曾这样写过:记忆就像一个金筛子。它会把你生活中索然无味的东西筛去,只留下一页页有价值的篇章。是啊,人生岁月恰似一条奔流的河,而每个人经历中的难忘时刻犹如一粒粒金砂,经过脑海中的筛选,就会闪闪发光地显现出来。再说,泰山脚下有一个名闻遐迩的筛月亭,古松筛月,发人暇思,化用在此别有意味,便应道:“这个书名太好了!你的文集本身就是大半生工作生活的写照,有诗文小说,也有记实报告和散文特写,筛去杂物,留下真金。看来你爱人是有心人,就用它吧!”

 

“你说好那就行了!本来取名费了不少脑筋,爱人提醒我泰安老家有个筛月亭,响亮又有诗意,何不取这个名呢!我觉得有理,但还不太踏实,你这样一说,我就更有信心了。那就麻烦你作序吧!”

 

“好,发来书稿吧。我会抽空写的……”

 

不久,这部《筛月集》就“照”到了我的电脑显示屏上。只是恰逢我加入山东作家赴西藏采风交流团,一去拉萨、日喀则等雪域高原就是半个多月,直到入秋才打开细细品味起来。随着文章的深入,我的思绪回到了春天的一次聚会上,经多年的老朋友、济南市民革秘书长张乃仁介绍,与在山东省政府参事室工作的张荣才主任结识了。他比我年长几岁,原籍泰安,早年在济南铁路局系统工作,爱好文学,文笔不错,发表过不少散文报告文学电视片脚本等稿件,获得过一些奖项,八十年代就成为了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那时我们虽未谋面,但名字还是熟悉的。席间一见如故,把酒言欢。他表示准备将这些年的作品整理一下,编一部文集,请我写篇序言。朋友相托是信任,我当即答应下来。如今翻阅着这厚厚的文稿,犹如沿着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足迹走进了作者的人生旅程,备感亲切……

 

全书共分“泰山散文”、“山川风物”、“小说诗歌”、“报告文学”、“采访调研”、“杂文评论”等几个部分,每篇均有不太长的篇幅,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体裁和题材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基本按照先是文学写作,而后是结合工作经历的文稿编排而成,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懈的追求。虽说由于工作关系,张荣才先生不能专职从事写作,但心中的缪斯女神一直没有离开,作家情结始终存在。所以,他便得以在繁忙的事务中,有时用逻辑思维,有时用形象思维,在党政干部和文学作家的角色中,游韧有余的进行转换,写出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佳作。从这个角度上说,张荣才是值得赞赏和可供效法的。

 

孔子云:登泰山而小天下。张荣才是沐浴着泰山风雨走来的,胸襟开阔,志向高远,笔下的文章充满了英武之气。这在描绘家乡山水的作品里略见一斑。《百丈崖前锁云烟》,写得是泰山名胜黑龙潭:“立于山涧危崖,但听数峰吼鸣,万流俱响,山应谷回、骇人心目。顺声循流,只见山水奔腾激越,曲折翻卷,正以一泻千里之势直向下游长寿桥下扑去……”如洪钟大铝,催人奋进。而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则通过长眠于此的泰山英烈,发出了历史的询问:“矗着的碑塔,那是历史的见证,那字都刻进石头骨子啦,还能忘了?记在纸上莫如记在心里,咋不知道你们年青人心里装没装块石碑?”一派借景抒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情跃然纸上。

 

这些年,张荣才因了工作关系,经常走南闯北,考察调研。除了完成必要的公事之外,他不像某些人那样,只是顺便观光一饱眼福罢了,而是认真体味当地的风土人情,挥笔写下一篇篇富有文史知识又情景交融的游记,宛如带领读者亲临现场游览了一番。比如《缅甸听玉》、《八闽奇珍大红袍》、《文赤壁》、《七搂八柞一媳妇》等篇什,寓理于景,寄情于游,令人饶有兴味。同时,还有更美妙地――作者在安徽出差开会时,竟于所居住的宾馆里,“英雄救美”,抢救了一只国家级保护动物“大白鹭”。这在《稻香楼下救白鹭》一文中有生动的描绘。这都说明了作者热爱生活、崇尚“真善美”……

 

此外,文集中的许多有关工作和生活的杂文、随笔、短评、诗歌,以及记叙人和事的报告文学和调研报告等等,都有许多精采夺目之处。此时不再一一缀述,读者可以打开本书,自己去阅读去品味吧。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于繁忙的公务之余,勤勉读书,兴趣广泛,积累了丰厚的经史子集知识,关键时刻才堪大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山东省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礼品“泰宝石金银镶嵌红木屏风”的说明词--《巍巍泰山喜迎港归》,就出自张荣才的手笔。其中写道:“……一轮红日之间,九只仙鹤翩翩遨翔彩云之上,其意喻含了‘九九归一’的企盼和近九千万山东人民的深厚情谊。旭日东升的红日象征着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的光明未来。整体互为映衬,浑然一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谁也不能阻止岁月的流逝,这是大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做的是:用记忆的筛子筛去杂乱的过去,留存住那难忘的可贵的闪光点。虽说不会都是金子,但值得永远的眷恋与怀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荣才先生的《筛月集》就是一部于人于已开卷有益的作品。当然,如果他选择编辑时,分门别类,再提练、再精致一下就更好了。是为序。

2012年10月写于泉城

 

(本文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文学》社原社长,国家一级作家。全国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此书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