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友情感悟随笔 |
分类: 文朋诗友 |
编者与作者
年终岁尾,正是人们在家盘点一年生活旅程的时候,我却格外奔波忙碌起来。前些日子,接连应邀参加了两次特别的文学活动。虽说身体感到有些疲劳,但心情十分愉悦而欣慰。因为作为一名文学编辑的我,与“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亲密接触了!
一次是十一月二十八日在我的家乡德州参加由《小小说选刊》、《读写指南》杂志联合主办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小小说高层论坛”会议。一次是十二月一日在淄博市政府所在地张店参加由淄博市文联组织的文学讲座。
说真的,2007年即将过去了,我还有不少写作任务没有完成,年底前正需要抓紧冲刺。然而,两地朋友盛情邀请,加之本身负有培养、发现文学新秀和新作的责任,我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下来。那天下午,我们单位司机小于开车拉着我和《当代小说》副主编刘照如,一路疾行来到德州党校招待所。与会议组织者邢庆杰、马新亭等人见了面。不一会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和〈百花园〉常务副主编冯辉等人也赶到会场。我与杨晓敏是当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习的同学,他是班长,我是班委之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相见分外亲切,两个大男人当众拥抱在一起。
当晚,会议组织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宴。许多在省内国内热爱并卓有成就的小小说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欢聚一堂。河北的蔡楠、高海涛、河南的刘建超、山东的宗利华、纪富强、高军、陈宜新、魏永贵、周海亮等,还有几位优雅的女士。我虽然未专门从事小小说研究工作,但多年的文学创作与编辑生涯使我对此十分关注,也曾在<山东文学>上编发不少小小说作品,有的还获奖或被转载选载,所以并不太陌生,相见甚欢。
翌日上午,会议正式举行。杨晓敏主席、邢庆杰主编主持,首先安排我发言。既应邀与会,则有所准备,而且确实有话要说,当仁不让了。我从<山东文学>与小小说的关系、对小小说源远流长和当下创作的看法、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及我们编辑部打算要做的工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小说不小”、应该做一个独立文体研究和发展的观点。反响热烈。当然,会议的主角杨晓敏等人是我国小小说界的扛旗人,郑州文联<百花园>、<小小说选刊>等杂志已经是国内外创作研究小小说的中心。每年他们都要组织许多活动,编选多种文集,并且设立了专门的“金麻雀”奖,已经将小小说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令人钦佩。接着杨主编、冯辉主编,还有<当代小说>刘主编的发言,更是使大家受益匪浅......
因了我还要前往淄博,参加第二天举行的<人民文学>、<诗刊>、<山东文学>文学讲座,午饭后便告辞先行一步了。风驰电掣,当晚赶到了淄博党政机关所在地,有天下第一店之称的张店,下榻在丽景园大酒店。由于来自北京的<人民文学>编辑徐则臣、<诗刊>副主编李小雨还未到,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张洪兴、市文联宗主席、姜主席,创作室刘主任、作家庄稼等朋友专门为我接风洗尘。席间,我们的老作者、<淄博日报>总编辑任传斗和淄川文联主席王继训也赶了来。把酒叙旧,其乐融融。这些年,因我性情随合乐于助人,在全省各地结交了很多朋友,有当领导的,也有普通文朋诗友,每到一地,都感受到了这种浓浓的情意。
一觉醒来,已是晨曦初现。想到今天将要完成重要使命,与全市重点作者见面并讲课,立即起身洗漱一毕。文联来人陪我和昨夜赶到的徐则臣编辑用了自助早餐,花样繁多,十分开胃。我与徐编辑开玩笑:“我叫许晨,你叫徐则臣,两个字同音。看来请咱俩来是有缘的。呵呵.....”他是北大高材生,小说写得很棒,也有同感地说:“是啊,这印象特深刻,今后我们要加强联系。还有更有缘的,我外祖母家在山东,我也是半个山东人哪!”
上午八点半,讲座准时开始。淄博市是我省的经济大市,也是文化大市,各区县各行各业爱好文学写作的大有人在。一听说市文联举办讲座,都想来听,踊跃参加。毕竟会场有限,只好限制,每区县和大企业十几个名额。有的人一早从几十里甚至一百多里地以外赶过来。热情十分高涨。整个会议大厅济济一堂。由于我年龄比小徐大,主持人姜主席让我先讲。那就好吧,我是有备而来--这是我的特点,不管做什么,只要答应了,一定认真对待。
首先,我介绍了<山东文学>历史沿革,以及目前概况,然后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和编辑体会,分别讲述了散文随笔的写作和短篇小说以及小小说的写作。(因为<山东文学>是以发表中短篇作品为主)。其实,有关小说散文写作的理论文章汗牛充栋,两个小时的讲座也不可能多么深入讲析。我只是结合本刊特色和要求,有针对性的漫谈一二。看得出来,大家更喜欢这样贴近实际、实实在在的交流,受到了热烈欢迎。下课后,热情的与会者们纷纷围上来,探讨问题,留通迅处,合影留念。主办方高兴地说:效果很好!能够为繁荣淄博乃至全省文学事业尽一份力,我也很欣慰。
本应回来后就写此文,但我又应邀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组织的全国“百名作家体验国寿”的活动,拖到今天才更新博客。不过,通过不断在省内外奔波,我感到作为一名编辑,应该多与基层作者联系,见面互动,产生共赢效应。既培养了文学骨干作家,促进了当地文化建设,又为我们的纯文学期刊组织了质量高的作品稿件。相辅相成。各地文联作协亦应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为本地作家、文学爱好者与文学杂志编辑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当然,也欢迎大家到济南来我们编辑部作客。
朋友们,只要有机会,就让我们欢聚畅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