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而悠扬的交响音画
――冯紫英散文《一路兵歌》简析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每当听到或者唱响这首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的歌曲时,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火热的军营生活之中。是的,我当过兵,我的血脉里永远流淌着人民战士的果敢与赤诚。去年的《山东文学》4月号,曾重点推出了部队作家冯紫英的长篇散文《一路兵歌》,品味再三,怦然心动,我的眼前重又闪现出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场景,我的耳畔再次激荡起一曲曲黄钟大吕的旋律……
一路兵歌嘹亮,一路追寻前进,一路奔向胜利。
这部长达两万字的长篇散文,构思新奇、立意深刻、文笔洗练并富有幽默感。它巧妙地借用了交响乐的形式从容展开,不仅小标题均为音乐术语,其情节的发展、情感的抒发也都融进了音乐元素。从序曲、合唱到咏叹调、重唱等等,有机和谐地把所要表达的文学内容融合进美妙的音符世界里。与此同时,全篇又是从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兵歌”入手,纵横交错,写出了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写出了普通一兵的“兵味生活”,堪称一部雄浑而悠扬的交响音画。撼人心魄,引人入胜。其结构的原创性和独异性,其表层叙述与深层意蕴之间的巨大张力,均使我们感到耳目一新。
我们知道,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核心在于一个“散”字,形散而神不散,天马行空,九九归一,可谓一篇好散文。冯紫英的《一路兵歌》就具备这样的特点。作品开头是一段关于歌的抒怀,尤其那种激越苍凉的军旅歌声,带给人们莫大的欣悦与鼓舞。随后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从军历程一一道来,当然吸引其前行、改变命运的还是一首首“兵歌”。其中穿插症古往今来、重点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歌演变,以及伴随着歌声所发生的历史进程。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兵歌当作一条条五线谱贯穿始终,把包括自己在内的兵们当作一个个音符点缀其上,既写兵的生活,又写兵歌的发展,情景交融地描绘出了一幅幅军旅生涯的风情画。严肃、活泼、团结、向上。一个个性情各异的人物,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加之以行云流水并富有哲理的语言,使当过后人的倍感亲切,引来一段艰苦而温馨的回忆;也使未当过兵的人情趣盎然,得到一种美妙而深邃的启迪。
不是吗?当我们听到“去年一开春,报名去参军,心想把握,保险能批准……”时,跟随着作者主人公开始踏上从军之路,内心里洋溢着走出家门看世界的激情。当我们听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时,热血沸腾,壮志凌云,肩头陡然倍增了神圣的使命感。当我们看到战士们在看电影前、开大会前,费尽心机声嘶力竭,此起彼伏争先恐后的拉歌场面时,常常会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跃跃欲试,仿佛自己也加入了唱歌的行列。当我们看到军营一日无处不飞歌――早晨出操唱起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吃饭前来一段“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练场上回响着“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班师凯旋的路上则是“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等等情景时,谁能不为之地动容啊!这就是我们英勇顽强无坚不摧的军队,这就是我们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柱石。
冯紫英是一位从军二十年的青年军旅作家,从战士、班长、政治干事一路走来,现任济南军区《基层建设》杂志编辑、记者,经常深入部队基层,十分熟悉战士们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息息相通,心中满怀着浓厚的感情。冬去春来,他抱着“士兵是我师,我是士兵友”、一定要“为兵做点什么”的愿望,潜心研究,致力于写作具有火气军营气息的“兵味散文”。此前,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部他写的《兵生活》,集中体现了这种追求。“一枝一叶总关情”。五十多篇散文,分别从我军连队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班务会”、“谈心”、“黑板报”等琐事出发,挖掘出普通一兵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在战士中间引起强烈的共鸣。如今,这部《一路兵歌》可以说是上部作品的姊妹篇,再一次从新的角度有所延伸和升华。我想,它也一定能受到现任和过往的“兵们”喜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屈指一算,我转业离开部队已经十几个春秋了,然而那颗“军人心”一直在呯呯跳动着。面对《一路兵歌》这样的作品喜爱有加,推崇备致,也就不奇怪了。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兵的故事,兵的话语,兵的歌唱,永远是这个时代的强音之一。有追求有作为的军旅作家们应该铺下身子,扎到基层去,成为战士中的一员,扎扎实实写出贴近士兵贴近生活、散发着浓郁“兵味”的作品来。这比时下流行的所谓“风花雪月”、“内心独白”式的散文强多了!我们的冯紫英同志就是这样做的。
当然,《一路兵歌》并不是完美无缺,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转换上,在刻意打造文本形式与表达思想感情内涵的把握上,在各种有代表性的兵歌的选择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憾。尤其是对一个时期军内外都很流行、士兵们也很喜爱的抒情歌曲,如《兵哥哥》、《小白杨》等等涉猎分析较少。要知道,兵的歌不是“大江东去”,也包括“小桥流水”。如果在这上面再下点功夫,会更增添此作的艺术感染力。瑕不掩瑜。作为“兵味散文”的系列作品,《一路兵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是值得称道的佳作。它利用新颖独到的交响乐章形式,高度概括浓缩了兵歌和军队的关系,抒发了我军指战员爱党爱民,保卫祖国的高尚情操。正如作者所说:“每首军歌,唱着的都是来自军人内心的故事,像我军成长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的一次回顾,似人民的军队崭新精神的一次展示,如战友们心与心之间的一次交流和对话。”
有士兵的地方就有歌声,有歌声的时候就有胜利。一路兵歌,一生追寻。用著名学者王国维的话说就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人生一大境界也。”希望紫英同志不骄不躁,再接再厉,用手中的妙笔谱写出更加响亮更加优美的“兵之歌”。这篇短文是以兵歌入手的,那就再唱着军歌收尾吧:“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一路兵歌》首发于2006年4月号《山东文学》,责任编辑为许晨。当年第12期《新华文摘》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