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别人眼睛看自己
(2009-01-29 14:47: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自省 |
世上任何一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客观现实中的“我”,一个是自我心目中的“我”。别人看现实中的多些,自己看个人心目中的多些。
报载,在邻国日本,有不少人花钱请调查所或侦探所的专家调查自己,一些年轻人还将调查报告书送给自己的女朋友或男朋友,作为求婚的“表白情书”。在他们看来,别人的看法是比较客观、真实和可靠的。
日本人的这种做法是很让人敬佩的。因为,一个人要真正认识和看清自己是非常的不易,为此而舍得花钱请别人像检修机器一样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缺点或弱点,并将这一切告诉他人,这的确需要自知的勇气和自明的智慧。
当然,日本人花钱调查自己的做法不一定合乎我们的国情,也不一定合乎今天的时尚,但其精神内涵是值得推崇的。从长远的观点看,借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而且真正看清自己,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自己的成长大有益处,对于自己的进步很有价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总以为“儿子是自己的好”,而自己当然就更好了,所以,在别人面前自我感觉永远良好,有时夸夸其谈,有时骄傲自满,有时甚至得意忘形,哪里还能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更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半句的不是。这倒不完全是讳疾忌医,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使然,或者是一种惰性的使然。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讲了自知之贵和自知之难。自知诚然是很可贵的,但也是非常艰难的。因其难,则更显其可贵。杜牧有诗云:“睫在眼前长不见”。其实,人的眼睛不仅看不到自己的睫毛,连整个脸形和身影也是看不见的。所以,服装店和美容店总要备一面镜子,好让人们睁眼看看自己的模样。但镜子只能帮你看到自己的外貌,如果要看清自己的品德、能力、行为的是非得失,镜子就帮不上忙了。所以,古人又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把别人当作镜子,从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尊容,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于是,“人镜”之说,传至千年,几乎不朽。今天日本人花钱请专家调查自己的做法也是与此相同的。
要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确实应该借别人的眼睛看看自己,帮助自己真正认清真实的自己,进入有自知之明的崇高境界。当然,我们不必一定像日本人那样花钱请别人搞专业调查,但完全可以、并且很有必要请朋友、请同事开诚布公地对自己作一番评头论足,诚心诚意地听取别人指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平心静气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批评。这样你就能够克服平庸,提高修养,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进步,事业有成。
然而,当今社会复杂而凶险,别人的眼睛有时也不那么可靠,关键要看被你借用眼睛的人是何等样人,是正直之士,还是阿谀之徒。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同志一定不能借用阿谀者的眼睛看自己,否则,你心目中的“我”与客观现实中的我,相距会越来越远。
借别人的眼睛看自己,这是走出平庸,步入高尚的人生哲学。别人的目光可以去掉自身的种种装饰和尘埃,还你一个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既有强项也有弱点的真实的自我,促使你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成熟自己的修养,开阔自己的胸襟,在人生的旅途上一路高奏凯歌,走向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