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狗患无穷,狗给人的好处渐渐被人遗忘了。大家开始喜欢猪,以前的懒猪,变成了发财猪。《西游记》中的肥头大耳的猪八戒,也成了女人心目中理想的丈夫。猪的身价从地上,一下子抬高到天上。
今年是狗年,临近年末了,结婚的人数比往年都多,大家赶着想有猪年生个猪宝宝,都想养个猪宝宝,将来像猪八戒一样惹人喜爱,像猪八戒一样有福,只会吃喝玩乐,不干事。家长的这种心理,当然能够理解,但为人父母的你们可曾想过:很多的猪宝宝挤在了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危机呢?
首先是入托入学危机。自76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孩子的人数骤减,学校里入学的人数一年一年地在减少。逐年的梯减,学校的教育设施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规模相比之下,也在缩小。在这种状态背景下,突然某一年,一下子拥进了许多的新生,学校的能承受得了吗?本来实行30人的小班化教学的,改成了60人的大班化教学。这对猪宝宝们是非常不利的。
猪宝宝一多,带来的就是就业竞争更激烈。就业岗位一直是粥少僧多,此矛盾一直存在着。但猪宝宝们,这个矛盾会更加突出。一个岗位竞争人数越多,猪宝宝们就更吃力。将来有许多的猪宝宝们要待业在家,对猪爸爸猪妈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当然还有资源能源的危机,包括住房危机、生存危机等等。在这一年的新生儿越多,争抢也就越激烈,猪宝宝的机会就会相对变少。
原谅我在此叉开话题,因为我不想再开贴说了,所以在此贴中一并说了。我想说说一直被人们称为“教育产业化之父”的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提出的建议,他建议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扩大招生、提高学费,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花。果然在扩招后的头两年内需要即是就业的适龄青年都上大学去了,减轻了就业压力。但扩招以后的第四年,大量毕业生还是要就业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要减轻就业压力”而让学生们多花些钱上大学拖几年,就业率却反而高。就业压力不会因为学生们都上学去了而消失,大学毕业以后,面对的是更严峻的就业形势。到此时,汤敏先生说,需要改变的是大学生们的就业观。
在这里,我也请猪妈妈猪爸爸样改变你们的生育观。宝宝属猪了,难道真得如猪那样,光吃光喝不做事吗。即使不属猪了,我们也没见着那些猴宝宝、狗宝宝……们有什么不发的地方。相反,你们在让你们的猪宝宝挤一座独木桥,他们会面对更大的竞争和压力。
猪妈妈和猪爸爸们,请避开高峰期,让你们的孩子喘口气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