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振宁夫妇抵台

(2006-07-05 11:36:56)
分类: 饮食男女
这几天巨忙!再说世界杯就要尘埃落定,我又是一个纯粹的球盲;两狗一猫一儿茁壮成长;正没什么新鲜的事件和深邃的感悟之际,杨振宁夫妇访台了!--我想跟踪的话题。当初翁杨二人传出婚讯,举世皆惊,甚至有些媒体的语气夹带低俗的暗示或调侃的成分。我只是觉得意外,也私下替杨老捏一把汗,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华人的骄傲,千万别失去晚节;但是两年以后再看,二人我行我素、超凡脱俗,正正经经地过普通人一样的日子,当年的多种猜测和议论不攻自破,我心里甚感安慰,杨振宁也从高高在上的科学之神变成了人。现将一则关于他们谈婚后感受的文章转贴如下:

  备受各方瞩目的杨振宁与翁帆一出现在台湾更加受到了关注。不少岛内媒体对这两人都进行了专访,让他们谈两年的婚姻生活与感想。日前,台湾《联合报》刊出数篇文章,将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后生活一一展现。

            杨振宁夫妇抵台

   杨振宁:这个婚姻延长了我的生命

  问:两位结婚快两年了,结婚对你们各自的人生,最大改变是什么?

  杨振宁(以下简称杨):我们是不同时代的人,婚后,我们从彼此学习到些自己以前没经验过的事情。

  我们年纪差很多,媒体有非常多讨论,不过有一点大家都没注意到:一个人到了八十多岁,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个年纪很轻的人结婚,很深刻的感受是,这个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一种方式上做了延长。

  假如我没跟翁帆结婚,我会觉得三四十年后的事跟我没关系;现在我知道,三四十年后的事,透过翁帆的生命,与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下意识里,这个想法对我有很重要的影响。

  翁帆(以下简称翁):振宁讲过:“有些事我看不到了,可是再过三四十年,你帮我看。”我们心底难免有点伤感,但大家都晓得这是一个事实,每个人都会经历。对我来说,婚后经常要旅行,参加一些会议和活动,这跟我以前生活不一样,因为我结婚前还在念书。我想所有人结婚后都少一些自由,但也换来很多好处,比如说,晚上不用一个人吃饭。

  新闻背景

  杨振宁夫妇婚后

  首度赴台参加院士会议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携妻翁帆来台,这次也是这对夫妻婚后第一次来台。为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颁奖,并参加当地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

    杨振宁夫妇抵台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中央研究院”在5日选出新院士,今年38位候选人中,有3位院士候选人是现任院士的弟弟。其中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李远鹏,是李远哲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李远川院士的弟弟,若他当选就是李家第三位院士。密西根大学讲座教授杨祖保,是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校长杨祖佑院士的弟弟,纽约西乃山医学院教授胡流清,则是匹兹堡大学教授胡流源院士的弟弟。

  据了解,今年最年长的候选人是85岁的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教授夏志清,最年轻的则是斯坦佛大学物理系教授沈志勋,才44岁,若他当选,将取代2年前以44岁当选院士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闻全,成为最年轻的院士。

  翁帆还没来过台湾,而当地的“中研院”院士会议举行,杨振宁既是院士,又是吴大猷科普著作奖评审委员,所以趁此行带翁帆一同赴台。据了解,杨振宁夫妇此行停留甚短。

  杨振宁:将来我不在了,赞成她再婚

  问:婚前你们曾讨论过如何排解别人的议论或亲友的压力吗?

  杨:亲人的看法,当然是我们比较重要的考虑(杨有三名子女),不过在我们两家的情形,他们没有任何异议。至于朋友,我想绝大多数都觉得这是一桩不寻常的婚姻,不过他们也认为是值得做的事情。

  最近我们到美欧去了一趟,因为翁帆是念英文的,所以她和别人交谈一点困难也没有。我曾经想过,如果她不大会说英文,我们会不会结婚?这是没办法回答的问题,人的感情很复杂,不过这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

  翁:我们结婚是先自己决定,再通知家里人。当然希望他们支持,不过我想,首先是我们自己做了决定。

  振宁说过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罗曼史,我也这样觉得。我这样想没什么特别理由,只因为我们生活得很好。

  杨:我想(看了翁一眼),翁帆也许不会反对我给你们讲这个故事。讨论结婚的时候,我跟翁帆说,将来我不在了,我赞成你再结婚。她说:“我当然不会,你怎么可以这样讲!”

  但我的话是有哲理的。人生非常复杂,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我告诉她,赞成你将来再结婚,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年纪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

       杨振宁夫妇抵台

  杨振宁:她对补药相信程度比我大

  问:会不会在价值观上因为世代差距有不同看法?

  杨:像吃东西,毕竟我在美国住了快60年,而她最近才长期接触外国生活。

  翁:我发现他吃中餐和西餐分量不一样,西餐吃得比较多,中餐通常吃一点就说吃饱了。

  杨:又比如说她对中国的补药,相信的程度,比我大了很多很多。

  翁:中国人普遍觉得人参是好的,广东人喜欢煲汤,里头会放一些药材。这些我相信对身体有好处,他一边喝,一边说不相信。不过只要他肯喝,我还是会煲给他。

  杨:我对煲汤的作用,信仰没有她那么强。

  我想中医里许多观念有它的道理,不过这个道理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清楚(翁笑)。比如说人参对人的身体所以好,因素非常复杂,人体也非常复杂,两个复杂的东西混在一起,就不容易研究。

  问:你似乎对老很坦然?

  杨:是,很幸运,我现在身体很好。假如我不能行动了,我们的关系和对前途的看法,不可能跟现在一样。

  有人认为我们的年纪差这么多,兴趣可能完全在不同方向,过去经验也不一样,会影响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程度。不过,我觉得这些婚姻不成功的可能性,在我们之间都没有。

  相反的,年纪差这么多的婚姻,有特别促进两人关系融洽的地方。比如说,一个人年纪大以后,反应会比以前慢一点,英文说slowdown。年轻时你走路反应很快,绊了一下立刻可以调节,年纪大的人调节速度慢一点。

        杨振宁夫妇抵台

  所以我跟翁帆走路,很自然就拉着手。一般人说这表示我们的关系很亲密,当然如此,不过还有一个更深的道理,就是我拉着她的手,我走路的安全感会增加

  问:翁小姐会刻意慢下来配合吗?

  翁:我没有,其实他走路很快的。

  翁帆:想起两件事心里觉得是甜的

  问:你们谈话都这么科学吗?跟诺贝尔奖得主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感受?

  翁:我想他首先是一个人。当我们生活在一起,我很少去想他是什么得主或什么人物,就只把他当做丈夫一样来相处。

  杨:我可以解释得更清楚一点。比如说我看电视或看电影,了解的速度不如一般人,一方面是我的耳朵有点问题,不过不只是这个。我跟翁帆看电影,她会觉得:喔,原来杨振宁这人,并不这么聪明。

  翁:每看完一部电影,过一两天他就完全忘了,我再跟他提起,他就说没看过。他说他年轻时就是这样,所以一部电影看上十次,都不会觉得闷。

  问:结婚两年,院士做过的什么事让你最感动?

  翁:嗯,现在我刚好想起两件事,心里觉得是甜的。有一回我们在日本,早上我病了,头晕、肚子疼,没法起床,振宁到楼下帮我拿一碗麦片粥上来,喂我吃。(杨:多半时候,都是她照顾我。)

  另一件是在三亚的酒店,他通常比我早起看报纸、看书。那天他不想开灯吵醒我,就到洗手间里头去看。我醒来后跟他说,你可以开灯的。

     杨振宁夫妇抵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