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谈——周幽王,昏君还是情圣?

(2006-11-25 19:08:29)
分类: 美文推荐
    最近在读一本关于中国首都变迁史的书。历史实在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问,即使像我这种历史盲,偶尔读本书,也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来。
    今天我就来说说周幽王,事先声明一下:本人绝无调侃历史之意,若有专业人士不幸见阅,请勿见怪。纯属本人的无稽之谈。
    周幽王继位的时候,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的浪潮早已平息了。西周的国力已近衰微。虽然他老爹——宣王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国内局势稳定不少,但毕竟和周公、成王时的繁盛没法比了。何况还生了幽王这么一个留下千古骂名的儿子,宣王在位时的心血可算是白费了。
    褒姒一笑失江山,从古到今的史书无不把这看作是千古笑谈,批评幽王荒淫无道,昏庸愚蠢。不过那天看完书,我忽然觉得,周幽王这个男人倒是挺可爱、超级浪漫的,说他是个情圣也过分不到哪去。
    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相传在宣王时,镐京(今西安附近)城内有一对卖桑木工和萁木简筒德夫妇。当时镐京城内人心不稳,流传着魇弧萁服,实亡周国的说法,宣王令人捕杀,但此夫妇二人逃脱了。他们在逃亡路上捡到一个被抛弃的女婴。
    这个女婴长大之后,天生丽质,妖艳无比。其时,一位名叫褒垧的大臣,因为劝幽王节制酒色被关进了监狱。褒垧的家属亲戚多方营救,想尽了办法也没能把褒垧救出来。后来,他们抓住幽王好色的特点,重金购得了这位绝色女子,教给她宫廷礼仪和宫廷歌舞,然后献给幽王,为褒垧赎罪。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没错,这个绝色美女就是褒姒。褒姒进宫后,幽王异常高兴,褒垧被释放了,从此幽王也就更加荒淫无道,不问政事,只知道昼夜与褒姒寻欢作乐了。
    美中不足的是,这位美女还是个冷美人,脸上总是冷冰冰的。幽王用尽了办法,最好的珍宝呀,乐师啊,歌手啊,想尽办法取悦她,结果褒姒还是不笑。为此,幽王还特地贴了告示,能使褒姒一笑者,赏黄金千两。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呀,还真有这么个馊人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在镐京东北有座骊山,风景十分秀丽,远近还有几十座烽火台。这是西周为了防备异族入侵特地修建的军事设施。一旦敌兵来犯,立即点燃烽火。狼烟一起,附近诸侯们知道军情紧急,就会立即发兵救援。
   “烽火戏诸侯”,好戏要上演了。
    一天,幽王偕褒姒乘车来到骊山,一面观赏山中美景,一面饮酒作乐。暗地里命令士兵点起烟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直冲云霄。附近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敌兵来犯。火速发兵前来救援。结果到了骊山,哪里有敌兵的影子?只听得阵阵笙歌,渺渺翠音,诸侯这才知道上了当,气愤的悻悻而归。幽王的功夫总算没白费,褒姒见此情景,终于笑逐颜开,幽王也龙心大悦,还重赏了那个出馊主意的人。
    我们要注意的是,幽王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把戏可不止玩了一次。和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如果诸侯们不是被骗得都郁闷的不行了,周王点烟火,谁敢不来呀?虽然那时国力衰微,但幽王好歹是个王,谱大的被玩了一两次,可能就耍个脾气不来了。可是总有些诸侯要怕这个顶头上司的,如果幽王只玩了一次,决不至于后来犬戎攻入都城的时候,没一个诸侯来救援的。
    周幽王错在不该玩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游戏,玩了这个游戏也罢,还玩的这么High,最后好么,连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你看,只是为了博得心爱人的一笑,周幽王就“想尽办法:珍宝、乐师、歌手”,还向天下人广泛咨询,最后甚至不惜动用关乎国命的军事设施。周幽王本来以前就挺无能的,谈恋爱之后就更白痴了,所以他做了这么傻的事情其实也可以理解,爱之深情之切嘛!
    周幽王在谈恋爱方面可一点也不傻,算得上是个专家,知道怎么取悦女孩子。虽说他以前还蛮花的,不过遇到褒姒之后,也算一心一意的对她了。珠宝、漂亮衣服(我猜的,肯定有嘛)音乐、排场,哪样不是女孩子喜欢的呀!他还知道要给褒姒惊喜,带着她去看烟火也不告诉她,偷偷的命令士兵点火。你说有多浪漫啊!
    至少我觉得幽王在感情方面比唐明皇强,他虽说爱杨贵妃爱得死去活来的,但最后还不是忍痛让手下处死了她,完全不具备幽王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精神。想不明白怎么有那么多的大文豪,比如白居易,专门做了《长恨歌》这样的诗篇,哀惋赞颂唐杨的爱情,其实或许幽王更值得表扬吧!
    现在哪个女生的男朋友如果做到了幽王的那种程度,那女生非得给感动死呢!不过当然要考虑经济条件,我相信现在女孩的男朋友们肯定比幽王聪明,不过肯定没人像幽王这么有钱,即便是很有钱的,估计也没那么浪漫。
    总的来说,幽王这个人做男朋友还是非常合适的,至于丈夫么,那就不合适了,迟早要把家业给败光。故事的结尾是: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至于最后,这个女人又迷倒了哪个皇帝,崩溃了哪个王朝,史书上没有记载。
    故事就此结束。
    本文涉及的古史资料均来源于《首都中国——迁都与中国历史大动脉的流向》一书。
    (老师告诉我们:使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注明来源,小心人家告你剽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