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史

(2006-09-19 21:52:50)
分类: 美文推荐

其实自高三开始,我就很少写东西了,除了模拟考试的作文,和朋友之间传递的小纸条,文字性的东西就再没什么了,连日记也停了。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文字功底简直一落千丈,我曾经为此而觉得恐惧,我是学文的,文字于我就像是杂技演员的技能,就是要靠这个来吃饭的,然而我竟然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读书,不停地读书,在我看来这是唯一一个能让人重新有写的欲望,并且有得可写的方法。大学之后我其实还是很懒,很少动笔,除了几本杂乱的日记,再还真的拿不出什么东西来

高三毕业那年我家搬家,搬东西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本掉在衣柜后面很久的工作笔记,上面记了很多我小学四年级时写的周记,还有老师的评语。我看着看着,心里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欣慰。笔迹稚嫩,文字也很稚嫩,那时候我似乎很喜欢用比喻句的样子,左一句“好像什么什么”,右一句“就似什么什么”,老师给的评语多是些夸奖之词。已经成人的我再看到这些话,心里还是有一丝孩子般的小小的得意。

其实那时候我就挺喜欢读书的,90年代中期我们那个地方还很贫穷落后,家里孩子念书念到初中,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村里找片纸都不容易,更别说其他的书了。当一件东西特别匮乏的时候,人心里那种需求的欲望常常强烈的无法抵挡。奶奶的邻居家里有两个高中生,这在当时是一件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炫耀,并且决不会失色的事情。孩子我当然也很羡慕人家学习那么好,都可以上高中了。但更让我觊觎,心心念念不能忘记的,是他家屋后靠墙放着的那一麻袋初高中的课本。

那一麻袋书是他们当柴火用的,有时候我就悄悄站在奶奶家和他家房子中间的那条夹道里,眼睁睁的看着那位大叔一把把地将那些书塞进炕洞里,然后燃起红红的火苗。我终于按捺不住,在一个炎热的人们都在睡觉的中午,越过那道矮墙,心惊胆战的从那袋子里随手掏了两本出来,便风一样跑回了家。

到家一看,有一本是高中的代数书,我大概生来就偏科,这本数学书在我眼里的价值就好像那整袋书在那位大叔的眼里的价值:一文不值,很快我就把它扔在一边了。另一本破破烂烂的,仔细一看,是高中的语文课本,有好多好长的课文啊,我不正是我想要的吗?于是,这本破书立马便成了我的爱物。

我向来就是个安静并且寂寞的孩子,小时候就不喜欢出去和别的小孩玩。我一个人缩在家里将那本语文书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本书的好多内容 ,开篇残页讲的是解放军和国民党的一次战役,双方不断周旋,在争夺有两个什么堆的阵地,最后当然是解放军大获全胜。还有一篇讲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的课文,是一个后来很有名气的人写的,不过我确实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再后面有些现代诗,我到现在对诗都还是没什么感觉,所以也不大记得内容了。印象最为深刻的要算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我读了绝对不下20遍,那时候我上三年级,只有9岁,我看了20多遍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只有一个字:怪!真是很奇怪的一篇课文,不知为什么我总也忘不了开篇的那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六年级,我从同桌那里开始看第一本武侠小说;

初中,一手拿筷子喂饭,一手摁着书看,眼睛开始变坏;

初三,巨痴迷韩寒的《三重门》,有些语句,段落当时几乎可以倒背如流。

高二,自习课和同桌翻看琼瑶小说,结果书被老师给收走了;

高三,忙碌,最常看的是《求学》杂志,有次看了一期介绍武大的,从此超级迷恋武大,幻想能考到武大去,结果~~~~ 当然是到兰大来了,没本事啊!

大学里有了一个大大的图书馆,然而我却再也没有小时候那份痴迷了,尤其是有了电脑之后,去图书馆的次数都少多了。这也让我恐慌,上个学期,我开始很认真地记录,借了什么书,看了多久,督促自己不停地看下去。这样下来,一学期倒也看了256本,挺欣慰的。

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人的实践表明,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将来不一定有用,可是一个人一生多读几本好书,那一定是有用的,那么我为什么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有用的事情上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9.1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