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这个发布会,我实在是兴奋得很,这可是我第一次实习的第一次任务啊!我想象新闻发布会一定和电视上一样,闪光灯不停闪烁,有记者不停的举手发问,气氛热烈……正做白日梦的时候,刘老师来了,他坐下看了一会今天的报纸,九点多就准备走了。汪恬的老师今天大概也没什么事情,看我们要走。就要刘老师把汪恬也带上,正好合我心意,一个人和老师出去确实有点尴尬呢,两个人很不错啊!
我们一行三人刚走出新闻大厦,就看到马路上有一个男人正对着新闻大厦狂骂,周围还聚着好几个围观者。仔细一听,这家伙骂的正是我所在的晨报,而且那字眼实在不堪入耳,实在是飚脏话的达人中的达人。我挺想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想汪恬也是,不过我们都不敢开口问,毕竟这事可不怎么光彩呀!
还是接着说我们的新闻发布会,签到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拿到几份材料。不过我没有想到这就是开会的所有内容。发布会开始,农牧局局长照着材料念完了,就宣布发布会结束。我惊讶得瞪大眼睛,看看周围的记者,大家都一脸漠然,稀松平常的样子。这是一个有关农贸洽谈会的发布会,桌子上摆了很多新鲜的小黄瓜、小柿子什么的,发布会结束,工作人员要我们随便吃,刚开始我和汪恬都不敢拿,后来刘老师塞给了我们几个,这才吃起来,吃完了,就走了……原来这就是新闻发布会,哪里有人提问啊,我还真是白痴啊!
才十点半过一些,我和汪恬就已经又回到报社了,王璐她们几个看到我俩这么快就回来,都有些惊奇。我实在都不屑于跟人家讲发布会的情况了。按照刘老师的要求,我开始着手准备写篇600字的稿件,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背景资料,然后就开始写我的处女作了。
写稿子写的我头都要大了,最难的是开头,想写一个与众不同,不落俗套的开头还真是难。几百字的稿子我从回来一直写到一点多才算有点样子,修改又修改到两点多。那几页材料都要被我翻烂了,真不知道王璐同学每次拿着几十页的城建规划方案怎么写出一篇简短又精悍的稿子的。
这个时候汪恬也早已写得差不多了,她老师来之后,她拿稿子给老师看,我也趁机要她老师帮我看了一下,老师说我写的很有新闻的样子,尤其那段背景资料加得很好,最后笑笑,总结说:“嗯,挺不错的!”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下来了,心里觉得愉快极了。(汪恬的老师姓朱,是个很漂亮,很和善的女老师,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有跟过她,真的很好的一个人,这个我写到那几天的时候会详细提到,现在还是回来讲7月4日的事情!)
朱老师看过不久,汪恬正在重新修改她的那篇稿子,这时候主任却来了,要看看稿子,由于她的还没写好,汪恬就把我的稿子调出来让主任看。主任的评语让我如坠深渊:“这样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应该把前几天所做的‘蔬菜烂在地里’或‘开通蔬菜绿色通道’的报道联系起来,深入的分析一下现象背后的实质。”老实说,这话真让我恍然大悟,我潜意识里知道看问题要看得深远,但真正到实践中,却没有把这种意识运用上来,前些天的那几篇稿子我昨天也不是都读过吗?怎么一点也没想到要联系起来写呢?
朱老师的点评单是从一篇新闻入手,就像我的写作老师,从结构、写法、组织、语言这些客观方面给了我极大的肯定,但她毕竟不是跑这个口的,所以也没有办法从大局,整体效果上给我一个评价。而主任则完全有这个能力,提出前瞻性的建议,赋予一篇稿件主观上全然不同的魂灵。真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今天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地方。
感谢朱老师在写作上给我信心,感谢于主任的“警世恒言”。
恰好那时我老师也回来了,我和汪恬七嘴八舌的把主任的意思表述给他听,结果刘老师也没有很在意的样子。他又查了些具体数据,然后就开始整稿了,虽然是在我写的那篇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但顷刻就“天地换新颜”了,老师没说写得好,也没说写的差,但见他将我的稿子“洗心革面”,我觉得至少是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对了。刘老师改好之后,又让我和汪恬看了一下,我当时就觉得改好的这篇其实和主任的意思还是相去甚远,但我们当然不敢说“老师,你这篇还是不行”这样的混话,只是我心里暗暗感叹:“完了,我的处女作铁定是见不了报了!”
实习第二天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