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智初心说体育
智初心说体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03
  • 关注人气:29,6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卡特改造鲁能恐难如愿,俱乐部态度决定未来

(2012-03-27 23:19:42)
标签:

中超

鲁能

滕卡特

韩鹏

刘金东

王永珀

奥比纳

刘彬彬

王彤

他乡故知

体育

分类: 他乡故知之足球天下

滕卡特改造鲁能恐难如愿,俱乐部态度决定未来

文/他乡故知

3轮2场比赛仅得1分,这样的鲁能显然与大家的期望值有些差距。赛季开始前曾有悲观的网友认为鲁能前5轮有可能超不过5分,现在看来,鲁能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滕卡特上任以来对球队的改造大家都看在眼里,对年轻队员的大胆启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球队的进攻的确漂亮了很多,合理了很多。可足球场上毕竟还是靠成绩说话,鲁能俱乐部提出的“保三争一”的目标能够实现吗?滕卡特豪言夺冠的雄心还有多少?

 

先来看看滕卡特的特点。首先,他培养年轻球员的决心大家已经看到。赛季之初的“三两名年轻队员已经接近首发”的言论在两场比赛之后已经成为“至少有两三名年轻队员首发”。其次,对球队技战术的改造比较成功,的确,在滕卡特的调教下,鲁能的传接球更加合理,特别是传球的路线和高度更加合理,相比于图巴时代球队基本都是传那种膝盖高度的球,现在更贴近地面的球更赏心悦目,这样的传球也更加有威胁。还有,滕卡特是非常注重球队速度的教练,吕征、蒿俊闵、刘彬彬、马切纳甚至王彤,都是以速度见长的队员,这些队员也“理所应当”的会受到重用,相反,像韩鹏、王永珀这样不以速度见长的队员,就很容易被滕卡特抛弃在大名单之外。滕卡特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攻强守弱。尽管接受记者采访是他曾说过不会一味的进攻而忘记防守,但无论是从比赛还是训练中,滕卡特更注重的是进攻,与大连阿尔宾的比赛3分钟内被升班马灌进2球,的确有些太过不可思议。很轻易的被对手拉开空挡,很轻易地让对手头槌破门,这样的现象在训练中多注意一下,很容易就避免了,可特卡特似乎对防守不太热衷。

 

两场比赛之后,对于特卡特,球迷们已经开始有了两种非常鲜明的态度。一种力挺滕卡特,甚至有球迷喊出“只要不降级就留住滕卡特”,而另外一种则是滕卡特太多依仗年轻队员,可能对葬送了球队的好局。平心而论,如此下结论为时尚早,毕竟球队现在更多的还是处于磨合期,因为球队提速,传接球更容易失误,而失误之后也更容易被对手打反击;同样,大量年轻队员的涌现,也让球队的主力框架不够稳定,球队的配合自然也难言流畅。

 

到底该如何对待那些所谓的老将们?韩鹏实力的确有些下降,但他在前场的牵扯能力还是非常突出;王永珀体力不行速度不快,但真正拿球的时候,他的速度其实并不慢,关键是他高质量的传球,还有至少替补出场有机会吧?李微的能力显然也不仅仅是在预备队被定格在中后卫上那般无奈;崔鹏的拦截能力真的难以入特卡特的法眼?以队长身份出现在主场首秀的刘金东在上半场第28分钟左右就被换下来,让人情何以堪?明眼人都知道,刘金东表现的还算可以,鲁能两粒进球都有他的功劳。特卡特换下刘金东,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年轻队员的心态,可在赛后的发布会上,当记者问道为什么提前换下刘金东时,特卡特却直言其不在状态,这的确有些出乎大家所料。好在刘金东那句“我必须这么做,因为我是队长”,很感动,很爷们儿!!!

 

有人说上赛季那些“老将们”的表现已经不足以让他们继续受到重用,可上赛季真的是几个“老将”就能左右的了吗?之前他们为球队攻城拔寨的时候我们怎么说的他们?更何况他们还没有老,韩鹏29;王永珀、崔鹏才25;李微27,都是当打之年。

 

年轻人需要培养,同样老将们也需要比赛来养家糊口。如何照顾老将们的情绪,这也是主教练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场比赛中没能达到滕卡特要求的王彤、马兴煜、夏宁宁直接无缘第二场的大名单,滕卡特如此培养年轻人的确有些值得推敲。

 

鲁能向来以稳定治军,特别是在董罡之后,鲁能基本上都是一片和谐,即便是出现了矛盾,也是主教练走人。滕卡特鲜明的特点到底会给鲁能更衣室带来怎样的变化?俱乐部真的会放弃成绩力顶滕卡特?目前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时滕卡特的队伍及早的走出磨合期,尽可能的取得比赛的胜利,否则,滕卡特真的是要考验鲁能的耐力了。也就是说,滕卡特在鲁能的成功与否,除了能够让其擅长的培养年轻人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更为重要的是与俱乐部的思想一致。当然,我们也希望俱乐部吸取上赛季的教练,避免中途换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