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凸凹印象

标签:
李舫文化 |
分类: 评论凸凹 |
作家印象
作者:李舫
久居成都的大巴山汉子魏平, 笔名凸凹。魏平→未平→凸凹, 天下路不平,心中有块垒。初闻凸凹,知其为朦胧后先锋诗人,有名篇《蚯蚓之舞》流传甚广。后渐知其小说、散文、评论,左右开弓、拳打脚踢,四栖而出,皆有佳作,如古之名将,精通十八般武艺。
凸凹近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甑子场》、《大三线》展示出其宏大叙事的不凡才华。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从历史到当下,有新小说的结构,又得笔记小说、话本小说的神韵,中外古今混搭,自成一格。凸凹自谦,写评论纯属不务正业的意外,因朋友请托却之不恭,不想几篇面世后,因其视角独特、鞭辟入里、发人所未言,一时好评如潮,结果一发不可收。凸凹散文产量颇丰,多为场景亲历,絮絮道来,以小见大,日常琐事往往勾连出一段历史隐秘。但是凸凹自我认同的第一身份却是诗人。作为先锋诗人的凸凹,历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诗歌狂飙突进、九十年代的沉寂以及近年的复兴, 一直在场。其诗歌,构思刁钻,别出心裁,平易中含奇峻,冲淡中有峥嵘,创诗界独一份“凸凹体”。纵观凸凹创作,文存诗骨、诗蓄文胆,笔下桀骜不驯,恣意妄行,每每至绝处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当代作家中不乏由诗入道,而后散文、而后小说者,然同时四面出击、平均使力,处处不凡者寡鲜。我不由想起十八、十九世纪那些荟萃巴黎的浑身开挂的文学大师们。也许凸凹正是被那个时代遗落在“外省”的一员。
据考,当代作家中笔名“凸凹”者有二,所以此魏平常以“成都凸凹”别于彼凸凹,窃以为大可不必。
时人不识凌云志,天下何处不凸凹?
2018.5.30凌晨3时
注:凸凹散文《南丝路起点勘行书》刊于光明日报,收入李舫主编的“观天下”散文丛书之《在大地上睡着和醒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01月)。“作家印象”系编者李舫为该散文撰写的配文。
【作者介绍】
李舫,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博士。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文艺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春秋时代的春与秋》《苟利国家生死以》《能不忆江南——一座“天城”的前世今生》《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在火中生莲》等;已出版著作有《重返普罗旺斯》(新星出版社)、《不安的缪斯》(澳门出版社)、《在响雷中炸响》(三联书店)、《魔鬼的契约》(商务印书馆)、《纸上乾坤》(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在独行,丰盛的灵魂终将相遇》(长江文艺出版社)。担任14卷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散文文库主编(华文出版社)、14卷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诗歌文库主编(商务印书馆),担任《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商务印书馆)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