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胡亮《琉璃脆》

(2018-12-18 08:45:18)
标签:

琉璃脆

窥豹录

胡亮

凸凹

文化

分类: 凸凹评论

 蜀人智识的诗学生发

   ——读胡亮《琉璃脆》

        作者:凸凹

 

刚刚揽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类唯一一本)的胡亮诗话集《琉璃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8月)由“屠龙术”和“窥豹录”两个版块垒筑而成,其诗学主张、铸文章法,承续着作者一以贯之的书卷气脉和奇特气象。

文体意识的自觉。觉悟的写作者,一定会在自己的写作精进中,逐步将自己的文本价值向文体成立过渡。胡亮的一大批诗学随笔,文法孤茕,文式醒目,文格高成,独步诗论江湖,收获了文体革命与文体创生的赫然成功。

文化坐标的确立。一个写作者尤其批评者,若没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言路坐标,是不可思议的,要么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要么人格分裂。一位射手要击中靶子,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立足点和靶子的位置经纬。读胡亮的文章,会很清晰地看见其文字背后站着四个人,一个是西方诗学,一个是东方诗学,还有两位是古、今诗学。其实说诗学还窄了,应该是四个方向的文化。这种多维的文化,确立了他的思想坐标与写作立场。正是这一坚实的坐标与立场,让在场的胡亮,对中国新诗尤其个体新诗写作者的文本个案,作出了令人兴奋不己的考古式查索和田野考察式勘掘。

精妙有趣的语言。将诗学文章写得有趣、幽默、让人读来愉悦,应该是语言的最高智慧,也是写作者对读者的顾及与尊重。相对陈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其语言、结构和文风等,是一种壳体式的形式。但胡亮却把这种壳体和形式,很好地做成了内容,并让其在自己的文本和文体中占了很大的权重,给人以强烈的美好印象。

蜀人智识与故乡情怀。胡亮的知识结具和才华施用,有颇强的蜀性,文章中多有蜀雾的洇染与飘逸,蜀地潮湿的黏连度,巴蜀山水的突然与陡峭,以及蜀人诡谲神秘的怪异与急智——这一点在鬼神莫测的“屠龙术”中达到了极致的呼应性印证。此外,胡亮拥有很浓茂的故乡情怀,不仅文章中多有写到故乡的人事,还编了不少和故乡有关的书刊,如《力的前奏——四川新诗999999首》(与蒲小林合编)、《五人诗选》(遂宁五人)、《元写作》等,以及专论涪江流域陈子昂、李白、杜甫、贾岛、李商隐五位唐代诗人的即出新著《涪江与唐诗五家》。

为文的诚实。胡亮对诗人的挑选,文本的细读与解析,无疑是孤傲的、偏执的、个人化的,有些被他点出的诗人和文本,我个人也不认可。但在这一点上,爱惜羽毛的胡亮完全不将就读者,不屈从市场,只遵守自己内心的旨意与道德,一意孤行地走自己的路,制定自己的诗学谱系。我相信,他不认可的诗人,你即或是他最好的朋友,你就是搬一件他最喜的青花郎侍候他,他也不会写你一个字。

 “胡亮是当下拯救诗学批评于低谷甚或绝境的少数人物中的一个。”这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敬文东对胡亮的指认。敬文东亦是蜀人——只有异乡的蜀人才能把一个故乡人的蜀性看得这么清楚和明白。“胡亮,生于1975年,蜀人,文论和随笔作家。”这是胡亮一二十字的自画像,吝字如金的他,字再少,也不会落下蜀人二字。

 

2018.12.12

 

 读胡亮《琉璃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