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瓦戈医生》《先生》
(2014-11-12 13:32:36)分类: 凸凹评论 |
阅读备忘二则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没落后酗酒的父亲跳火车自杀。日瓦戈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冬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冬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并与寻夫的教师拉拉交集。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到西伯利亚后,他们一家寄居乡下。他在城里又与拉拉相遇并相爱。后被红军游击队绑架,逃出游击队后从拉拉处得知,家人去了莫斯科(后被逐出境去了法国)。他怀疑十月革命,对苏维埃持保留态度。拉拉被骗去蒙古后,他只身回到莫斯科,写书,做零活,并再次结婚生子,直到死于心脏病。
这是《日瓦戈医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的基本故事。
小说叙事以块状时空作穿插,语言诗意机智,哲思深邃。一个很不错的小说。遗憾的是,它的政治倾向太强,又犯了主题先行的毛病,一切围着政治转,这有伤了艺术的纯度。
小说完成于1957年,为此,我们可以把昆德拉后来完成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作是对《日瓦戈医生》的致敬。
2014-11-12
编写组《先生》
《先生》(中信出版社2012.8)是由同名系列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改写而成的,全书收录了十位先生。十位先生都是清末民初成长起来有所作为的,都是教育家。他们是:北大的蔡元培、胡适,复旦的马相伯,南开的张伯苓,清华的梅贻琦,浙大的竺可桢,平民乡村教育家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读《先生》的过程,亦是被先生上课的过程。我最感动的,是先生的学识、书卷气、人格、理想、追求、对国家的热爱。
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