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凸凹中篇小说《球时代》

(2013-11-01 16:27: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凸凹小说

 

在放下诗人身段的真实语言里狂欢

——读凸凹中篇小说《球时代》

□ 杨不易

 

 

读到凸凹的小说《球时代》(载《草原》文学月刊2013年第七、八期头条)的前几天,成都出了个红人“锤子哥”。话说都江堰一农家乐老板在洪水中救人,他老婆心疼而嗔骂:“关你球事!”这农家乐老板顺嘴回应:“你晓得个锤子!”事情经《成都晚报》报道后,这老板立即被取了个亲昵的外号叫“锤子哥”,红遍网络,还上了央视。

在四川,球和锤子,很多时候是同一个意思,虽是粗话,但意味深长,内涵丰富,一言难以叙尽。长达六万字的中篇小说《球时代》,正好解构并重构了川话中的这个“球”字——我们所处的时代,其实就是球时代。

小说以神秘的三线央企航天军工企业为背景,通过牛大为、佟哑花、炸弹、展二娃、崔教练等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和爱情纠葛,呈现了中国四五十年里四五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镜像。

但是,如果仅仅是讲这样一个故事,这小说就算不得高明了。

整个小说,作者一直不厌其烦地在说“球”,甚至毫不避讳地使用一些四川方言里的粗话和俚语。小说贯穿的那些贴有不同标签的时代,都被冠之以“球时代”:从孩提时代少年时代的玻璃弹子球煤球雪球,到一九八零年代的全民球赛,到一九九零年代的黄潮(球事)与全球通,到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黄段子(球段子)泛滥、因特网普及和地球村认同,到现如今进入全球微博时代以及倡导健康生活开展球类活动……

故事在两个功成名就的老朋友的对话之间展开,成年男人的语言,球来球去,一闪,回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捡煤球的小男孩,和一个捡煤球的小女孩,点点朦胧情愫;一个激楞,就去了七十年代,暗恋的女孩却喜欢上了球王展二娃;或者又一个激楞,牛大为就穿着西服挂着BB机站在了成都的街头……故事跨度很长,蒙太奇的手法在小说里被纯熟地运用,一个个片断,把几个人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际遇,都服服帖帖地交织在了一起。每一个“黑场”过去,一个新的场景亮出,都具有极强的冲击力。看上去都是个人生活的小肚鸡肠,文脉里展示出来的,却是吞吐时代的大气象——小人物的小故事,表现大时代的大主题。

或者,串穿始终的“球时代”,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极强的冲击力中,将欲望一点点膨胀和发酵,最终让人们无所适从。在山沟里,球是煤球,是生活;是篮球,是青春激情的发泄,爱情的发源;走进城里,球是性欲,是冲破桎梏的总爆发;爆发户时代,球是段子是欲望,是无底线的堕落;网络时代,球是裹挟在一起混沌不清的碎片……球,是圆,包含太多;球,是完,死亡和结束。因此,《球时代》最让人震撼的,不是“艰苦的三线建设”和“神秘的军工企业”,也不是以一场草草的性为终结的爱情故事(牛大为和佟哑花),而是那种通过近于粗犷的真实语言,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在压抑之后的一点点突破,最终像洪水般奔腾而出,不可收拾。发财的,没逃过早亡的宿命,堕落的,没逃过最致命的伦理一击,都“球”了,结束了,以悲剧收场。但“球时代”又是不会结束的,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仍在滚滚向前。

《球时代》最大的特点,一是结构。作者用两个人的闲聊作为引子和结尾,像制作了一个“盒子”,然后慢慢打开,像展示旧照片一样,讲述那些黑白色的故事。这个盒子像一个全新的电子相册,储存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今天早上的照片,它是色彩斑斓的,充满了连贯性。这种大故事的“盒子”嵌套小故事的手法,使得整篇小说在讲述旧时代故事的同时,充满了现代色彩,也更具时代感。但这种手法又区别于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再套小故事的“套盒式”结构,因为它不是迷宫式的,它的“照片”跟“盒子”是紧密结合的,一点没有旁逸斜出。因此,它是创新的,但又是基于传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球时代》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浑圆的球体,封闭,却具有破空欲出的张力和弹性。第二个特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语言。作为一个诗人,凸凹的小说一直保持着一种诗意化的语言和意境。但这一次,凸凹完全突破了作为一个诗人留给读者们的印象,即文雅和诗意。他在这部小说里,展示的是一种近乎原生态的方言俚语,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真实语言。他以肆无忌惮的态度和文字,像证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堂而皇之地论证四川粗话“球”字的含意和更多可能性,在论证“球时代”的存在,以及“球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种“肆无忌惮”的放纵,也是对这个荒诞时代的揶揄和调侃。正是这种放下了“身段”的语言,使“球”字在四川话中丰富的意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展现,极富现实生活的真实感。但是同时,它又是严肃而让人伤感的。如果换成优雅的学院文字,这篇小说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会让人觉得滑稽。就像“锤子哥”上了央视,却被羞涩的主持人念成了“某哥”一样,总是让人感觉别扭。凸凹的选择是正确的。

小说的最后,老友“炸弹”的墓,也被修成了球状,在桃花之上飞来飞去。留下的,仍是“球时代”的莫测、困惑、感伤与吊诡……

 

2013/7/22

 

(原载《草原》2013年第十一期)

 

 

《草原》2013年第11期总第592期目录
 
小说现场
004  你有一条尾巴(短篇小说) 李向成
015  穿越青春的墙(短篇小说) 杨逍
023  痛杀(短篇小说) 少一(土家族)
032  科尔沁兄弟(短篇小说) 海勒根那(蒙古族)
038  钱家香火(短篇小说) 吴晓雪
044  狗想你了(小小说) 吴敬贤

塞外随笔
045  徽州往事 江伟民
056  人性的悲哀及其他 周玉宁
062  我随大江东去 王晖
065  《随心所语》序及后记 流沙河(蒙古族)  张阿泉
                     巴特尔(蒙古族) 
070  哈萨尔:草原上的传奇 龙小龙
073  碎花长裙(外二篇) 张晴心

北中国诗卷
077  在幽暗的宁静里(组诗) 韩文戈
080  玻璃纸(组诗) 夜鱼
082  有些绿(组诗) 陈瀚乙
084  雪域牧歌(组诗) 亚楠
086  小浪后面是微风(组诗) 邵小平
087  一把锄头(外二首) 牛敏
088  春天的祷词 包容冰
089  花开是诗(组诗) 赵广贤
090   草叶集 夏文成  剑  熔  黄  凡    宝音娜  杨治国

古韵新声
093  鱼藻集 张天男

新批评
095  在放下诗人身段的真实语言里狂欢
          ———读凸凹中篇小说《球时代》 杨不易

草原人物志
097  破译蒙古历史与文化密码
       ———特·官布扎布访谈 阿  

放歌草原·书写百姓
104  剑锋与鲜花(报告文学) 马宝山
112  故乡(散文) 许凤琴

美术
封面、版式设计:叫兽
封二:诗与影 邢晓言(摄) 敕勒川(诗)
封三:草原画廊 苏茹娅作品
封底:蒙古妇女(中国画) 苏茹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