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备忘录
(2011-12-18 09:11:17)
标签:
孙甘露韩东鲁羊叶兆言苏童王安忆毕飞宇东西述平杂谈 |
分类: 凸凹评论 |
孙甘露《夜晚的语言》
短篇小说《夜晚的语言》讲的是一位盲人老丞相惠,出城医眼,因为皇上和巫医的生死及继位消息,在宫廷至永安城的路上来回奔波的故事。叙述者系丞相的书记官“我”。现代的语言,精美的叙事,很喜欢。毛病是,梦与现实反复印证,太做作,不能让人信服。
韩东《反标》
初中时亲历过《反标》事件,没想到韩东却把它弄成了小说,因此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几个学生一个老师,想方设法没日没夜查笔迹,结果形成了另一条反标。洗练如刀刻的语言,戏剧式的场景,多维的不定指向,将“无知”与“知”摁在了强大无边的政治的砧板上。
鲁羊《蚕纸》
《蚕纸》故事由翡冷翠酒吧里一个名叫“小裙”的三尺女人讲出。她说,1691年秋天,她作为柳泉居士的爱妾而知道这个故事。因为《奇异历史》这本书,柳泉得到自己将被抄斩的消息后,向爱书人所在的西南方逃去,结果死于爱书人的出卖。路上,柳泉与小裙二人因过河被阻,遇到了神奇的蚕纸商贩。蚕纸到了对岸却毁了,这正是《奇异历史》作者的命运。小说同时提出了一个疑问:商贩拥有金色树叶这样的法宝,为什么不能保护那些蚕纸使其不开花呢?文人有奇才,但保了命。
叶兆言《关于厕所》
南京美女工人杨海龄在上海找不到厕所,把尿屙到了裤裆里,并因羞忿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路径。这个并不精彩还有些猥琐下作的故事,加上关于厕所问题的种种资讯和议论,被叶兆言拼凑成了这个小说。我真不敢相信,写出《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的叶,怎么写出了这个臭不可闻的所谓的“元小说”、“先锋小说”。
苏童《烧伤》
一个人被诗歌烧伤后,成为了诗人。那个用诗歌烧伤他的诗人,却成了商人。没人相信诗歌可以烧人。这就是《烧伤》故事。能够被诗歌烧伤的人,一定是孤独的人。一个小创意,一点小感觉,成就了苏童这个小说。
王安忆《进江南记》
从远古神话时代至徐文长所在的明代,王安忆的短篇小说《进江南记》从头至尾都在考证、想象与母亲家族有关的浙江绍兴人,是从哪里来的,何时来的。它是王安忆个人的“绍兴移民史”。除了叙述者“我”,由于小说中人物太多,也就没有人物了。这不该是“仿写”历史的小说,应该是一篇不错的随笔吧。
毕飞宇《充满瓷器的时代》
瓷器是坚硬的,又是易碎的。小镇上的一个铺子,无论是之前豆腐店的老板娘“王五的老婆”,还是之后瓷器店、玻璃店的老板娘“蓝田的女人”,都逃不脱性欲带来的劫数。能以西法写《充满瓷器的时代》,又能持“国技”写《玉米》,毕飞宇厉害,俺没看走眼。
东西《商品》
小说分为三段。“我”决定用爱情原料、汉字工具,生产小说商品。“我”坐上客车去湘西麻阳为父亲上坟,对一个邻坐的女孩讲了一些黄色故事,下车时“我”已有了孩子。《商品》第三段是各位编辑用退稿信对这个小说进行多种阐释的评价。作者作为叙述者,把小说生成的所有秘密都告诉了读者。叙述,让小说有了各种可能。
述平《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到一家工厂工作,臆想中,遇到了厂长、科长女儿都想与他处对象的难题,他躲进医院,一边与护士相好,一边写自己的故事,随着认识的变化、故事的变化,他一共写了九稿。九稿的累叠,就是这个小说。累叠的确出了新,却也有点装神弄鬼之感,屁大一点故事,写了又写,耽误读者不少时间。
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