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中篇:《海骚》《关于行规的闲话》《世事如烟》

(2011-11-13 11:11:42)
标签:

张承志

余华

李晓

杂谈

分类: 凸凹评论

阅读备忘录

 

 应邀去银川参加一个黄河主题诗歌颁奖活动,我带去了一本半匹砖重的书——《收获》50年精选系列之《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祝勇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5月版)。出行前我正在看书中收录的张承志的一个中篇《海骚》,刚看了一半,松不了手,只好随身。这样一来,在飞机上看空姐的旧习加顽习,就变成了看《海骚》。

到银川住“工会大厦”,一人一间,条件蛮好,继续看书中尚未看完的最后两个小说。第二天主办方让大伙儿出去考察人文风景,让获奖者去颁奖现场即宁夏人民会堂走台。我们想,茅奖、鲁奖恐怕也不需走台吧?但拗不过主办方的执着,我们去走台了。走台花了五分钟,剩下的一天时间就正好用于宾馆房间读小说。待飞机落地成都打开舱门,我也就把这本随身带去的书彻底关闭了。

《海骚》是北海上正在执行任务的侦察船上的两个海军的独立回忆:两个互不交叉的故事碎片,在侦察船上变成了一个完整故事。船首军官“我”因写“反诗”曾在阿洛达莱游历与奔逃,船尾回回战士“我”来自西省,有个反官府杀国军团长的红军爷爷,有个反叛坐监的大。作者是以立场鲜明的宗教维护者、捍卫者身份出现的。小说激情昂扬,热血沸腾,俨然诗篇,一看就是男人写的。另外,作者在标点符号运用上也有所创新——好些段落结尾不用标点。

李晓《关于行规的闲话》写的是一家国有工厂准备进口一条生产线,与日本毁约后,在法国、美国两家公司选择,最后放弃法国的质优价廉,选择了美国的质次价高,因为美国经销商是当地经委主任的女儿朱露露。交易达成后,皆大欢喜,连所谓正直的“我”也分得一套房子,只有法商刘胖子疯了。这个所谓的“新写实”小说我是一点也喜欢不起来,俗得不能再俗的故事、老得不能再老的手法。唯一可取的,是语言有些鲜活,对话不失幽默——仅此,小说就可以成立吗?

余华的小说水准与天才是完全能够从他的中篇《世事如烟》(原载《收获》1988年第5期)中看出的,我不敢说我喜欢这个小说,但我肯定是喜欢余华的小说生成能力的。时间的调度、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处理、干净的语言、节制的叙述、森冷而吊诡的氛围,在这篇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小说中的事,无不如烟如雾,因此这个小说的主题就是它的题目:世事如烟。小说说的是一个小院中的7、4、3、接生婆四家人与同城街上6、2、瞎子、算命先生等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宿命故事。小说的中心纽带是先知者算命先生。

 

2011-1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