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兆言《榆树下的哭泣》

(2011-06-01 08:38:09)
标签:

叶兆言

杂谈

分类: 凸凹评论

 阅读日记

 

 

叶兆言《榆树下的哭泣》,新华出版社2010年8月版,23.5万字

 

这是叶兆言的一部中短篇小说合集。我读了其中的两个中篇《枣树的故事》《追月楼》、一个短篇《攀枝花》和一个对话录《写作是一种等待》。

《枣树的故事》从抗战前夕写到当代,描写一个叫岫云的女人与几个男人(百姓嫖客尔汉、八路义士尔勇、亡命悍匪白脸、革命干部老乔)的传奇故事及无常命运,人物众多,故事斑斓、繁复,使用了很多错乱时空的现代手法。《追月楼》讲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沦陷前后的丁氏家族的故事,古色古香,玲珑剔透,作者的书卷气和古文修养在这个小说中毕露无遗。《攀枝花》写了一个平常无奇的爱情故事,如果蒙住作者的名字,我一辈子也猜不出这么孬的小说也出自叶兆言之手。

读了叶兆言的一些小说,觉得他总在变化,总在突围。这个不简单。他近期的小说似乎少了以前的西方方法,写得很老实,在乎的是把一个故事抖清楚。这需要冒风险,因为变化的结果主要有两种:一是进步,二是退步。变化很难达到不进不退的静止。

意识流、魔幻现实、先锋、新派、凸凹体、非虚构……中国小说折腾了多年后,基本上已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面临的是“写什么”——现在的读者还有什么玩法没见过?但是题材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011-5-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