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2011-05-27 22:30:12)
标签:

叶兆言

杂谈

分类: 凸凹评论

阅读日记

 

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3月版,27.6万字

 

一个玩过无数各种肤色女性的中年花痴丁问渔教授突然对一个在婚礼上相见的转瞬就将成为别人新娘的女人任雨媛疯狂地爱起来。这个旷古难觅的近似变态的爱情故事被作者安排在了一九三七年的南京。故事从这一年的一月一日写起,至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止,即“南京大屠杀”开始之时,就是故事结束之时。整个故事的背景,是民国中国首都南京在一九三七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爱情的柔软被安置在抗日的硬力上,不可能的爱情安置在可能的年代里,尖锐的矛盾,对立的紧张就这样产生了。

雨媛是白虎星。作者似乎是不信白虎星之说的,可偏偏是,雨媛的首任丈夫余克润在抗日中死了,余克润的继任丁问渔在爱情中死了。这样的结局不知是巧合,还是白虎星作祟?丁问渔可以不死的,但这样一来,他的爱情就不绝决了。余克润可以不死的,这样一来,丁问渔的爱情就没有结果了。其实我倒是倾向没有结果。譬如把余克润设计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有意思了,活着的人都不知该怎样办?目前的状况是,写到后面,故事竟发生了陡转,气脉断了呵!

作者不光善于创意大矛盾,更精于制造小矛盾。统观全书,几乎所有的细节都由矛盾构成:一方向东,另一方一定向西;一个人的初衷是这样,结果却成了那样。我最欣赏的,就是作者非常自然的组织矛盾故事的能力。

作者的语言尚欠精微、干净,尚有可斟可酌之处。本书的校对也不够把细,比如101页倒数第六个字的“润”应为“侠”,又比如149页倒数第二行的“带”应为“戴”,如此这般,不赘。

大约是2002年,我在成都一个先锋作家聚会上,见过作者叶兆言,他长得挺男人的,他是叶圣陶的孙子。这两天不着一事,就读了这本书,蛮好,不悔。

 

2011-5-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