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

(2009-10-24 10:47:16)
标签:

杂谈

分类: 凸凹散文

《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

 

凸凹散文《突然想起,或照片说话》入选课外读物《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一书。本书名誉主编:林非,主编:施晗,远方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本书系“成就中学生完美人生系列丛书”之一种,全套20册500元。

《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一书收入了鲁迅、刘半农、李叔同、林徽因、郁达夫、戴望舒、朱自清、郑振铎、艾青、徐志摩、蔡元培、郑小琼、凸凹、邹韬奋、胡也频、赵丽宏、大卫、林贤治、王统照、耿翔等作家的散文随笔作品。《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

 

 

 

《突然想起,或照片说话》

凸凹/文

 

侃言向以鲜、徐永,绕不开万源。

万源乃大巴山中一小城,地处川、陕、渝、鄂交界处。其境夏商为梁州地,周为雍州域,春秋战国属巴国疆土,秦属巴郡宕渠,东汉属益州巴郡宣汉县,唐贞观元年属通州,天宝元年属通川郡宣汉县,五代时置明通院,元直属达州和巴州曾口县,明属重庆夔州达县,后属东乡县。明正德十年割东乡县东北境太平里置太平县。嘉庆七年升县为直隶厅,直隶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川东道。道光二年降为太平县。民国三年(1914)改太平县为万源县。1933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境内建有万源、红胜、城口3个县苏维埃政府。1993年夏,万源成为县级市。

向以鲜、徐永生在万源,我生在都江堰,长在万源。我们都是1960年代初、中期生出的种,我六二、以鲜六三,徐永最小:六五。

这是我们三人的万源之缘。如果万源都嫌大了,我们就再往小里说。

万源辖有一古镇,名罗文,地处达县与万源之间。正是这个山水小镇,把我们三人的结,更紧地系在了一起:以鲜生在罗文,徐永的爷爷、奶奶在罗文,我父母在罗文卢家山“五七干校”劳动期间,我在那里读小学。此外,我儿子的外曾祖父系罗文粮站职员。

还是从1980年代中期说起吧。

徐永的姐与我同厂,我的妻弟与徐永为少小时的同班同学,加之写诗之缘,我和同为万中毕业的徐永说认识就认识了。清凌的白沙河、雾笼的八台山留下了我们青春的友谊——此有照片为证——正是这些泛黄的老照片,让我不致于瞎吹乱侃,记忆没有边缘。《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徐永是1983年四川高考文科状元,曾任北大校园诗社社长、校园诗刊主编,1987年从北大毕业后在《四川日报》当记者。我那时在七一○二厂当技术员。经我牵线,通过徐永组稿,《巴山文学》执行主编李祖星在“启明星诗卷”推出了包括海子、西川、臧棣、徐永、清平等在内的影响颇大的“北大诗群”特辑。北大毕业这年,徐永与清平、臧棣、麦芒出了本四人诗集《大雨》。

我在万源写诗,以鲜的哥哥、小说家以桦那时在万源县文化馆任文学辅导干部,我们自然认识。通过以桦,去成都时,我去了川大。记得是1987年吧,先是在以鲜家,后在以鲜埋单的川大校园内餐厅,我们相见相识了。其时以鲜看过我的诗,说喜欢的是《候鸟》。之后不久,我和我厂团委书记刘健为办“《星星》青年诗歌大赛”事去成都出差,与以鲜、徐永相聚充满薛涛气场的望江公园——此次聚会亦有照片为证。《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再后来,我在○六二基地通讯员培训班上讲授“中国现代诗演进”,不善板书的我歪歪扭扭抄写在黑板上的诗是以鲜那首获《诗歌报》探索诗大奖赛特等奖的《割玻璃的人》——此还是有照片为证。《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因喜欢以鲜的诗,记得我将其荐给《巴山文学》“启明星诗卷”并很快见刊。以鲜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考至南开大学师从闻一多高足王达津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

自我1988年夏天调至《四川航天报》后,我便常向二人约诗,并给他们寄去散碎稿酬。

翻开我的诗集《大师出没的地方》(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在第48页,有一首诗,叫《额头——给向以鲜》。

1993年春天,我“下海”成都,与其时正进行宋史研究兼写武侠小说、侍弄新品开发的以鲜时有接触,但我们已不再谈诗。

大约是2000年,我在重庆动物园搞公司时给徐永去过电话。小聚,酒饮,在场的有李元胜、欧阳斌、吴卫平等一拨山城诗友。那时,徐永在《中国青年报》重庆记者站任站长。

2006年初夏,我写了《先锋诗人今何在》一文,文中我用肯定语式说向以鲜在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当教授,徐永已调任《重庆青年报》社长。其实,我与二人已失去联系多年。

2007年春天,我兴奋地接到了以鲜的电话。在金手指公司张建华策划的“成都——桃花生活方式”活动中,我与以鲜在龙泉山桃花诗村又晤面了,我们彼此为对方回到诗歌而高兴着。接着,我邀请他参加一个诗会。诗会上,面对陈仲义、舒婷、芒克、叶延滨、梁平、杨远宏、李小雨、谭五昌、雷抒雁等诗人、诗评家,他站在桃林中作了一个有关庞德与花儿的精彩发言。之后,因编《中国乡村诗选》《芙蓉锦江》等,我与以鲜常有手机短信往来。再之后,他为我写了一篇漂亮的评论文章《头发的故事:李贺的玉钗、波德莱尔的乌木海和凸凹的篦子》发表在《读与写》杂志上,收入在《凸凹体白皮书:〈手艺坊〉诗歌美学六十家评》一书中。2008年夏未一个柳风吹拂的夜晚,我俩还与胡亮、杨清发等在川大旁的河边柳枝下茶叙过。

前年初夏,我在写《元稹治地:巴渠诗人的貌景分走与根脉集合——达州百年诗歌疏议》一文时,为了撰好徐永的“辞条”,在网上进行了搜索,结果竟未能找到他的一首诗。难道,满腹诗章的北大才子徐永已彻底熄诗了?不得已,我就在自己当年执编的《星空恋》一书中摘录了他的旧作《栅栏旁的一株荠菜》。

今年元旦节期间的一个傍晚,我的手机响了,那头传来的竟是徐永的声音。当晚,我兴冲冲走进龙泉驿飞鹰运动休闲茶楼时,看见满头大汗的徐永正放下乒乓球拍,笑盈盈地向我走来。我们走进龙泉驿深正红洗脚房,一边泡脚一边叙旧。当徐永——此时他已担任了多年的《课堂内外》杂志总编,告诉我还是在偶尔写诗时,我笑了。是啊,在最青春年代诗过了的主,还能不诗吗?

翌日下午,成都新南门兰庭茶楼。二十年未得聚首的三人再次聚首了——此有我们三人共同的好友、我万中的同班同学、著名书法家胡郁咔嚓咔嚓一阵毛拍的照片为证。《启迪中学生一生的精品美文》目录这次聚会中,以鲜提出我们应出本“三人行”的集子以资纪念。我和徐永立刻高兴地附议。

这就是咱仨的那么点以诗结缘、为诗而起的破事。

记得孔老先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仨则是三人行必有诗——我们的诗集就叫《诗:三人行》。欲知这《三人行》所向何方,那就且听下回分解吧。

 

2009.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