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五昌/如何定位凸凹的诗歌写作?
(2008-12-12 23:25:35)
标签:
谭五昌评论手艺坊凸凹体序杂谈 |
分类: 评论凸凹 |
如何定位凸凹的诗歌写作?
——《凸凹体白皮书:〈手艺坊〉诗歌美学六十家评》序
(北京)谭五昌
从泛泛意义上讲,把诗人凸凹称之为蜀中才子是毫无疑义的,一个较为明显的证据便是,凸凹的诗歌文本中充斥着极为鲜明的巴蜀人文地理元素、色彩与气息。而从凸凹颇愿他本人的诗歌写作让众多诗评家和诗人评说、以便赢得整个诗界格外关注的心理动机来看,也透露出蜀地诗人某种典型的“盆地焦虑”心态与“盆地突围”情结(让人很容易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一批四川年轻诗人发起“第三代”诗歌运动背后的“反叛”与“突围”心态)。因而,把凸凹定位为蜀中才子或一位优秀的四川诗人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如果真的遵循当下较为流行的地域文化角度对诗人凸凹作上述定位的话,则显然低估与缩减了凸凹诗歌写作及凸凹本人的意义,而且也不符合实情。如果我们深入去研读和探究凸凹的诗歌文本,则不能不承认,凸凹实际上是一位远远超逸出了地域(地方)性意义的诗人。我个人认为,凸凹是当下中国诗界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先锋诗人:一则他的诗歌文本中体现出了极为鲜明、自觉的语言意识与文体意识,凸凹的诗歌语言常有超越常规或出人意料的词语搭配与组合,恣意酣畅,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以一种独特乃至怪异的语言方式与审美风格给读者带去高强度的阅读冲击;二则他的诗歌文本中整体上体现出了自由、严肃的诗性精神,诗人凭借其特有的语言方式和艺术风貌,向人性、苦难、命运、死亡、孤独、荒诞等一系列现代性命题及与此相关的广阔深邃的精神领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叩问、探寻与求索,有力地彰显了现代诗题中应有之义的独立与严肃的先锋精神向度。
如果大量阅读凸凹的诗歌文本,你会强烈感受到诗人在语言形式和精神探索上不断朝高端境界攀登或冲击的艺术抱负。事实上,凸凹在诗歌写作上的巨大“艺术野心”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他的写作能力,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互补互动、互相激发的良性关系。根据我个人的阅读感受,我认为凸凹堪称一位实力派中国当代先锋诗人。相当程度上,这也是收入他一百四十六首诗歌的精选集《手艺坊》能集中性的获得那么多当代诗评家和诗人评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性的来讲,凸凹的诗歌文本充满了难能可贵的活力,这与诗人在语言和诗艺上自觉的实验意识紧密相关。不过,我以为,凸凹虽然目前已经创造出诸多优异出色的诗歌文本,但整体上来看尚未完全臻达完美之境地。有时候,似乎诗人过于沉浸在语言形式创造的狂欢之中,更高艺术上的掌控与把握则显得还稍欠火候和分寸。换句话说,凸凹的有些诗歌文本尚处于某种“未完成状态”。
这次有多达六十位当代诗评家和诗人来对凸凹的诗歌精选集《手艺坊》进行评论,在近些年的新诗出版史上其规模和档次可谓空前。由于在这些数量可观的评论者当中,不少人是当下重量级的诗评家与新锐诗评家,其他人则是目前很活跃、有见地的成名诗人,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地描述、分析和评价了凸凹的诗歌写作,在充分肯定其艺术才华及独特价值的同时,也从自身角度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相对客观并立体化地勾勒出凸凹在当代诗人谱系中的诗人形象与相应地位。能够在诗界获得如此集中、强烈的关注,且不管人们的具体评价如何,我想凸凹对此内心应该是感到非常庆幸乃至感激的吧?我以为对素怀诗歌抱负的凸凹而言,目下最为重要的不是陶醉于人们对其诗歌写作的积极性与褒奖性评价,而是要从大家的精到评说中严苛地找出与发现自己的不足及弱项,在今后自身的写作实践中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纠偏,不断为自身及当下汉语诗歌写作创造新的可能性,拓展出更为开阔绚丽的艺术空间。
谭五昌:江西永新人。诗歌批评家、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2004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已出版诗学著作及诗歌编著《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秩序的生长——后朦胧诗文化诗学研究》(合著)、《海子诗歌精品》《中国新诗300首》《中国新诗白皮书》等近20种。2007年4月获“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