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凸凹日志 |
《纹道:蜀锦蜀绣漆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目录+索引)
凸凹
第1章
相较北边、南边、东边,蜀地的太阳确乎疏少了些。那么,蜀锦、蜀绣、漆器——那些结在桑园、漆林之上的流光溢彩的人文之果,它们的灿烂出世,难道正是对稀贵日光的无尽热爱、长久保存和熠熠反光?
嫘祖,一位年轻漂亮的村姑,俗名王凤。
几乎可以认定,正是蚕丛氏逃亡隐身路线成就了最初的“南方丝绸之路”——蚕丛氏为沿线土著带去了那吐丝如云的天虫。
那连接着此地和彼地、连接着中国和世界的长长的丝绸之路,难道不是无数的蚕吐出的吗?——它真像一条条满腹丝绸的长长的蚕……
丝绸之路正是桑树的一次植物学延伸。
四川是坐落在漆树林中的哩——出入蜀地,漆林是绕不过的屏障。
1.结在树上的人文之果
2.嫘祖:从蜀地到中原的一双手
3.蚕丛:从蜀地到西亚的一条虫
4.《陌上桑》及其前置与后辍
5.天虫下凡是为蚕
6.漆树杂记
第2章
“鹔鷞裘”、“文君锦”、“诸葛锦”等都不是价格最贵的锦——《昭阳趣史》中透露了一个最昂贵锦品的消息,它是一件蜀锦,叫“七成锦帐”。皇帝用偌大的益州地区整整三年的税金织成的一床“以沉水香饰”之的“七成锦帐”,才勉强博得美人破涕为笑。
明末清初,四川遭史无前例的战乱,幸好有30户锦工顺应时势,脱下工装换战袍,随张献忠旧部孙可望的起义军沿南丝路到了云南。到清康熙时,部分锦工回到成都,锦城又才响起了发自古蜀锦正脉的“轧轧弄机声”。
在锦类织物组织结构、提花工艺技术和织造方式的演变历史中,蜀锦是世界上唯一经历过以丁桥织机为代表的“经锦”和以花楼蜀锦织机为代表的“纬锦”两大发展阶段的工艺织锦。
以植物色素染锦的纯生态的“草染”之法,正是蜀锦立世的又一重要特质。
蜀江锦院经理钟秉章女士一边带我们参观琳琅满目的蜀锦展品和四台老式花楼木质织机,一边向我们介绍锦工的往昔与今况。
而叶永洲、刘晨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正是此二人。
1.锦史:从古籍和尘土中拽出的一匹丽锦
2.锦品:丝绸中唯一带金的织物
3.织锦:构筑在织机和指纹上的经纬王国
4.锦工:手茧之上百花开
第3章
蜀绣与蜀锦同源蚕桑,具有悠久的历史,二者各持其技,又往往携手同进,珠联璧合,彼此添色,并蒂开放,作为南丝路上的大宗贸易商品,双双被誉称为“蜀中之宝”。
明代,当秦良玉纵马驰过,她身着的锦绣战袍在时光中擦出的一道瑰丽之光,为蜀绣挣得了一个时代的巨大荣耀。
毋庸置疑,于广大业外人士而言,最著名的蜀绣产品是我的朋友况璃的伯父况浩文老先生“制造”的。作为小说《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况浩文制造的那双精美而迷离的绣花鞋,在手抄本、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中伫立、走动,扣人心弦又家喻户晓。
蜀绣现有针法有12大类,132种,是四大名绣中最丰富者,而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具。
过去岁月里,中国凡女皆绣的浩大的刺绣场面曾让西方人目瞪口呆。
有趣的是,在刺绣这个女红之业中大显声名的健在的七、八十岁的蜀绣老艺人,几乎都是胡子拉碴的男子。
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蜀绣这个项目,只有一人成其为代表人,她就是郝淑萍。加上1993年被评上的四川省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殊荣,蜀绣大家郝淑萍已成孤峰雪线。
1.绣史:清晰的背影、模糊的脸
2.绣品:飘逸在微风中的绣丽春色
3.绣艺:针尖上的奇妙故事
4.绣工:从万家闺秀到茕茕大家
第4章
一个阳光还算灿烂的天气里,我去了成都商业街。阴湿的霉味中,我在粗大的楠木表面和黑魆魆的盗口里寻找和感知着一道古代漆光的嘶鸣和乍现。
战国时,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五光十色的漆器。魏晋以后,由于瓷器的迅速兴起,成本高的漆器生产数量相对减少。在其平和的产量走势中,漆器反而来了一个高挑,更注重工艺性和艺术性蕴量,更注重向代表高尖端水准的珍藏之器、贵族之器和御用之器方面发展。
漆器,这天生就从骨子里带有妖气和毒素而又天生惹人趋之若骛、怜爱有加的“怪客”,我们该怎样阅览和体认,才能稍稍弄懂一张略为真实的脸?难道漆的魅力,还源于创造者与漆之间永无休止的肉搏?
与北京、扬州、福州、广东阳江齐名的“五大名漆”之一的成都漆器工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诞生的漆器工艺。
技艺是非物的。非物的技艺是看不见的:是风——因此,那一代一代的捕风者,怎不令我等抬起头来,把他们仰视?
1.漆史:以漆为镜的城市记忆
2.漆器:镜面和沟纹锁定的时间肖像
3.漆艺:行走在刀锋和笔尖上的艺术
4.漆工:独运的,不仅仅是匠心
第5章
在藏彝羌民族走廊的源头上,一定会看见三大蚕桑氏,即西陵氏、蜀山氏和蚕丛氏那裹着丝光绸韵的身影。
南方丝绸之路形成好多个世纪以后,先后又出现了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朝廷知道这条道路,还是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之后的事。张骞奉汉武帝令,携带“数以钜万”的金银、丝织品以及上万头的牛羊出使西域,千辛万苦打通北方丝绸之路抵达大夏时竟惊讶地发现了蜀锦、蜀绣、蜀布、漆器等大量蜀物!他询问大夏人才得知这些蜀物是从印度贩运过去的,而印度与成都之间竟有一条“蜀—身毒道”连接着。
有着精美花纹的丝织品的华丽、柔软而舒适的品相,令罗马举国倾倒,竟逐渐转化为一种以恺撒大帝为最先的罗马人的集体狂热和迷恋。
那个年代,守望锦官城里的织女出城濯锦,是成都市民游娱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民间对锦官城里神秘事象的擦边打探和对以锦绣为代表的所有有关女红鲜活记忆的长久锁留。
好在蜀地是生殖能力极强的一匹母锦,那逝去的一切,不光是只去不回的散忆和流想——你看,时光又在慢慢地给它以修复。
1.蚕桑氏的吐丝杰作:藏彝羌民族走廊
2.南丝路:从藏彝羌民族走廊抽丝而出的古道
3.域外丝绸:东方古道放飞的金丝鸟
4.少城、锦城与女红
5.南丝路轶事:从相如锦、文君锦到诸葛锦
6.最后的南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