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凸凹日志 |
《天下客家》(目录+索引)
“岸”的图腾(代序)
第一部寻根: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
第一章大迁徙:不屈不挠的命运图腾
“客家”,一个颠沛流离的代名词
中国古代客家动荡图景勾勒
世代为“客”,何处是“家”
何处是岸,天涯为家
历史交错中的六次大迁徙
迁徙构成的社会“新版图”
第二章
多源与多元的精彩碰撞
唐末至北宋的历史烟尘
宋元文化碰撞的历史结晶
文化成了迁徙的内聚纽带
第三章
发韧期:一脉相承启文化渊源
鼎盛期:“野蛮部落”在坚强崛起
沉寂期:文化皈依如草根植地
振兴期:内聚力量重寻根问祖
第二部血脉:至为翘楚的“东方犹太人”
第一章
客家性情:一个不断延续的千年传奇
客家亲情:用崇先祀祖开启儒家学说
客家爱情: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客家风情:岁月留下的千年书签
第二章
血缘和文化浇注的丰碑
世客会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
世客会催生的品牌和平台
第三章
第一张牌:天下客属是一家
第二张牌:有华侨就有客家人
第三张牌: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四张牌:寄望第20届恳亲大会
第三部
客家民系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客家文化——一种特殊的文化的孕育、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一章
长幼有序:“上座”福如东海
父子有亲:“开斋”“祝寿”两相宜
习艺有礼:叩头跪拜 “先生”“师傅”
第二章
“中华第一大节”的规格和礼遇
台湾客家版的过年习俗
春节就像年轮,刻下中国成长史
二月春分三清明,五月端午六禾稼
七月鬼节八中秋,九月重阳“冬过年”
第三章
红:从说媒到回门的子丑寅卯
1/“六礼”衍生出的世代习俗
2/“大饼”是“过大礼”的必备之物
3/哭嫁的功夫与接新娘的档次悠关
5/新娘进入夫家的繁文缛节
6/戏弄新娘的最好机会是闹洞房
7/汉家正脉婚俗蜀地风情图
8/三朝回门是新郎一道难以逾越的关
白:“洗骨改葬”与“慎终追远”的民本感动
1/祠堂和家庙是客家祭祀之魂
2/源远流长的“祭”文化遥寄祖先
3/“长明灯”生生不息,一直从古燃到今
4/一个“丧”诠尽客家“道场文化”
6/捡金葬,“追远报本”的原始冲动
第四章
土楼成为聚族而居的防御工事
“居高临下埋身于天”的心理阴影
伙房是唯一能看天数星星的地方
用鸡蛋白黑砂糖凝固的音乐
或方或圆走势因风水而定
土楼与八卦的天作之合
第四部
第一章
客自何方来——漂浮的“方言岛”
1、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
2、漂浮的“方言岛”
客从广东来——竹林掩蔽的香山堂号
1、偶遇长房之后
2、乐阳祠解读
3、白家后裔今安在
4、香山堂号秘笈
客从福建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郭沫若的龙泉·福建缘
2、背面看去,“大殿”正投影呈凹形
3、昂起永恒的思乡姿态
客从江西来----走在清朝的路上
1、豢龙后代的迁川往事
2、勘坟,走在清朝的路上
第二章
公家:场镇、会馆和公园的集合体
1、洛带,移出梦芯的旧时记忆
2、移民会馆建筑群的表里容颜
私家:大瓦房的另一种解读
1、郊游篇:入蜀的红豆
----四川朱熹宗祠散考
红豆林疏掩的朱熹宗祠
朱子后裔:入川七百年的红豆品质与最后守望
2、大马与布衣
----清廷诰赐的巫氏大夫第
3、一个家族的文化记忆
----“知音者”钟子期后裔营建的乡土迷宫
第三章
洛带历久弥新的“双龙节”
激动的春宴
——从柏合钟氏坝坝宴说起
清明族会的“压卷之作”
客家菜“九斗碗”的表里容颜
反客为主:从坝坝宴到坝坝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