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一等奖

(2008-04-29 23:59: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凸凹日志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

 

    前不久(2008.3),成都市第10届“五个一工程”奖揭晓,由章夫、况璃、凸凹所著的《天下客家》(四川辞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一书荣获一等奖。此书为全彩,图文并茂,系2005年所创作,为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成都市召开而作,全球范围发行。现将该书的目录+索引兹录于后,再勒封面,以示纪念。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一等奖

 

天下客家(目录+索引)

 

“岸”的图腾(代序)

第一部寻根: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

    引  子——

    问:客从哪儿来?答:陕甘鲁豫大中原,避乱离乡思垦地;

    再问:家迁何处去?再答:湘粤闽台全世界,拓荒建埠广开天。

    历史催生并推动着客家,客家书写并创造着历史。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迁徙、侨居、融合;再迁徙、再侨居、再融合”——客家人一直没有停下足迹,这一串足迹深深地镌刻在中华大地上。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一等奖 

 

第一章大迁徙:不屈不挠的命运图腾

“客家”,一个颠沛流离的代名词

中国古代客家动荡图景勾勒

世代为“客”,何处是“家”

何处是岸,天涯为家

历史交错中的六次大迁徙

迁徙构成的社会“新版图”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一等奖

 

第二章  大融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多源与多元的精彩碰撞

唐末至北宋的历史烟尘

宋元文化碰撞的历史结晶

文化成了迁徙的内聚纽带

 

第三章  大学说:绵延不断的客家学派

发韧期:一脉相承启文化渊源

鼎盛期:“野蛮部落”在坚强崛起

沉寂期:文化皈依如草根植地

振兴期:内聚力量重寻根问祖

 

第二部血脉:至为翘楚的“东方犹太人”

    血缘是根,文化是魂。同根同源同血脉,隔山隔水不隔情。

    乡音茶歌,呼唤五洲客属思乡心;土楼围屋,凝聚四海客属故乡情。

    千年寻梦,客家人从未停止对家的渴望。在两晋、唐代、两宋、清末、近代,客家人从来没有停止过迁徒的脚步;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大陆“家”的渴望与怀念。

    客家情,天地悠悠;客家亲,天下一家;客家牌,打向世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一等奖

 

第一章  客家情天地悠悠

客家性情:一个不断延续的千年传奇

客家亲情:用崇先祀祖开启儒家学说

客家爱情: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客家风情:岁月留下的千年书签

 

第二章  客家亲:天下一家

血缘和文化浇注的丰碑

世客会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

世客会催生的品牌和平台

 

第三章  客家牌打向世界

第一张牌:天下客属是一家

第二张牌:有华侨就有客家人

第三张牌: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四张牌:寄望第20届恳亲大会

 

第三部  风俗:走近客家的灵魂深处

    风俗是一个万花筒。无论哪个民族的风俗,从衣食住行到婚嫁丧葬,从节日岁时到信仰崇拜,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风俗是一面镜子。无论哪个民族,只要展示出自己的风俗,像镜子一样地照出了自己的风貌乃至风韵;

客家民系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客家文化——一种特殊的文化的孕育、形成与发展过程。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一等奖

 

第一章  生活习俗:做人从生活的规矩开始

长幼有序:“上座”福如东海

父子有亲:“开斋”“祝寿”两相宜

习艺有礼:叩头跪拜 “先生”“师傅”

 

第二章  节日庆典:就这样在欢笑中慢慢变老

“中华第一大节”的规格和礼遇

台湾客家版的过年习俗

春节就像年轮,刻下中国成长史

  二月春分三清明,五月端午六禾稼

七月鬼节八中秋,九月重阳“冬过年”

    就这样在节庆中慢慢变老

 

第三章  红白婚丧:颠倒的喜怒哀乐

红:从说媒到回门的子丑寅卯

1/“六礼”衍生出的世代习俗

  2/“大饼”是“过大礼”的必备之物

  3/哭嫁的功夫与接新娘的档次悠关

   4/轿车是从花轿演变而来的

  5/新娘进入夫家的繁文缛节

  6/戏弄新娘的最好机会是闹洞房

7/汉家正脉婚俗蜀地风情图

8/三朝回门是新郎一道难以逾越的关

 

白:“洗骨改葬”与“慎终追远”的民本感动

1/祠堂和家庙是客家祭祀之魂

2/源远流长的“祭”文化遥寄祖先

3/“长明灯”生生不息,一直从古燃到今

4/一个“丧”诠尽客家“道场文化”

    5/让人感动的繁文缛节

6/捡金葬,“追远报本”的原始冲动

 

第四章  客家建筑:存留于世的智慧符号

土楼成为聚族而居的防御工事

“居高临下埋身于天”的心理阴影

  伙房是唯一能看天数星星的地方

    沉默的“古堡”形如蘑菇群

用鸡蛋白黑砂糖凝固的音乐

或方或圆走势因风水而定

土楼与八卦的天作之合

 

第四部  龙泉驿:洞开客家的一扇窗口

    “家,家,客家的家;客,客,客栈的客;栈,栈,驿栈的栈;驿,驿,龙泉驿的驿……”这段神似民谣的顺口溜,一路顺口念下去,就会把“客家”和“龙泉驿”念成“天下客家之家”。

    客家是迁徙,迁徙是飘泊、寻找、奋斗。家对客家可谓刻骨铭心----客家两字,一半是客,一半乃家。

 《天下客家》一书获“五个一”一等奖

 

第一章   寻家记:地球上的黄飘带

客自何方来——漂浮的“方言岛”

1、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

2、漂浮的“方言岛”

客从广东来——竹林掩蔽的香山堂号

1、偶遇长房之后

2、乐阳祠解读

3、白家后裔今安在

4、香山堂号秘笈

客从福建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郭沫若的龙泉·福建缘

2、背面看去,“大殿”正投影呈凹形

3、昂起永恒的思乡姿态

客从江西来----走在清朝的路上

1、豢龙后代的迁川往事

2、勘坟,走在清朝的路上

 

第二章  筑家记:公家与私家经渭分明

公家:场镇、会馆和公园的集合体

1、洛带,移出梦芯的旧时记忆

2、移民会馆建筑群的表里容颜

私家:大瓦房的另一种解读

1、郊游篇:入蜀的红豆

----四川朱熹宗祠散考

红豆林疏掩的朱熹宗祠

朱子后裔:入川七百年的红豆品质与最后守望

2、大马与布衣

----清廷诰赐的巫氏大夫第

3、一个家族的文化记忆

----“知音者”钟子期后裔营建的乡土迷宫

 

第三章  护家记:血脉中升腾的精气神

洛带历久弥新的“双龙节”

激动的春宴

——从柏合钟氏坝坝宴说起

清明族会的“压卷之作”

客家菜“九斗碗”的表里容颜

反客为主:从坝坝宴到坝坝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