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泉驿桃子怎么去的美国

(2007-10-19 20:04:02)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凸凹人文地理随笔
—民间故事—

 

龙泉驿桃子入美记

 

天主教在成都设立“川西北教区”总部19年后的1875年的春天,一位飘洋过海,来自法国的传教士路易·巴斯德,东出成都,骑一匹矮马,走在古东大路上。

路易·巴斯德此行的目的,是去龙泉驿一带传教布道,招收教民,并考察天主教堂设立条件及地址(龙泉驿于1905年在城隍庙斜对面、今中街位置建立天主教堂)。令他格外高兴的是,刚来成都半年的他,一路上竟看见了在家乡从未见过的桃花。桃花红白相间,仪态万千,漫山遍野,令他兴喜异常。

他满腔热忱地向当地种桃人和教民请教种桃技术。住在驿馆,沉湎在桃趣快乐中的他,直到夏天来临、五月都过了,他才摸着被龙泉山熟透的桃果撑圆的肚子,拧着龙泉山的桃核和桃苗,返回到了成都市内。

其时,路易·巴斯德并不知道,他带回成都的桃种其历史有多么悠久——从考古发掘看,它出现在战国以前;从神话故事看,可追溯到“桃林发明者”夸父居住的“成都载天山”。

他把桃核和桃苗栽种在了成都天主教堂院内,二、三年后,桃树长大挂果了。1879年初夏,从美国佐治亚州到中国游历的马萨维利(S.H. Rumph of Marshallville)来到了成都,住在成都天主教堂的他看见满院的桃果并饕餮一气后,甚感惊异,非要到树树的原产地看看不可。在路易·巴斯德的热情陪同下,他来到了龙泉驿,并学会了栽培桃树的全套技术。临走,一位黄姓桃农还赠送了他30粒桃核和10株桃苗。

那个时候,美国南北战争刚结束13年,南方重镇佐治亚州的主业棉农经济遭到重创,百废未兴,经济十分萧条。这个情况马萨维利当然清楚,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沿海上丝绸之路带回国的30粒桃核和10株桃苗,竟成了家乡经济复苏的奠基石。

回到与龙泉驿同纬度(北纬30度)的佐治亚州后,马萨维利精心培育桃种母本,反复嫁接,终于试栽成功,并培育出了“埃尔伯塔桃”、“佐治亚美人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桃果挂满了佐治亚州的乡村大地,成为该州的一个主打农业,并塑造形成了独特的桃文化品牌,马萨维利也被当地誉为“桃树之父”,而佐治亚州亦以“桃之州”为世界所熟知。

今天,在佐治亚州及州府亚特兰大市,随处可见以桃子命名的街道、小巷及城市景观,连汽车前后的号牌上都印有桃子的图案;更有甚者,佐治亚州的一个郡,干脆就以桃子来命名,那就是著名的美国桃郡(PEACH)。

补记:公元2007年10月12日至16日,美国佐治亚州桃郡首席行政长官詹姆斯.柯诺、佐治亚州桃子艺术节秘书长威廉姆斯.考诺和美中文化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宋扬一行,飘洋过海,专程来到龙泉驿,实现了其万里迢迢的“中美桃缘.美国桃郡龙泉驿寻根之旅”梦想。

 

(魏平/采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