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凸凹评论 |
《一千零一夜》与365个故事
——《龙泉驿民间文学故事365》后记
◎ 魏 平
一位国王由于怨恨王后不贞,处死王后后,每天要娶一位少女,第二天早晨就把她杀掉,既以免她也犯不贞之罪又报复女人。国内许多少女就这样无辜地死去了。举国上下惶恐不安。宰相的一个聪明的女儿,想出一条妙计来,要阻止国王的暴行。于是她自愿来到王宫,用讲故事来消磨那可怕的夜晚。国王听得很高兴,可是美妙的故事还没讲完,天就亮了,国王意犹未尽,破例没有在第二天早晨杀她,让她第二夜继续讲。美妙的故事仍然没有讲完。于是第三夜,第四夜……一直到一千零一夜,国王听得入了迷。他再也不想杀她,并且封她为王后。全国又安宁了。
那位宰相女儿讲的故事,编成了一本书,就是《一千零一夜》。
据说,那本又称为《天方夜谭》和《阿拉伯之夜》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由一位名叫哲海什雅里的文学家在10世纪中期编辑的,在他以后,又不断有人修订补充,一直到14世纪才最后编定。
而这本即将付印的《龙泉驿民间文学故事365》是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体育局编写的。
龙泉驿是成都的一个行政区,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附近,幅员面积558.74平方公里,辖12个镇乡(街办)、87个村,总人口50万。区境平坝、山岳各半,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现代文明丰腴。集合了闻名遐迩的“一脸桃红的花果之乡”,内陆最密集最神奇的客家部落群,被媲美为“北有十三陵,南有明十陵”的明蜀王陵墓葬群,洛带古镇、北周文王碑,川西名刹石经寺,战国墓葬群,星罗棋布的人文地理事象,失落的文明碎片。
《龙泉驿区志》载:“龙泉驿历史悠久。古为蜀国地,长松山尚存蜀国先王蚕丛庙遗址(蚕丛氏年代,约与夏相当)。唐置东阳县,后名灵池,宋改灵泉,至明洪武六年(1373年)撤县,历673年。此后改隶简州,明初置巡检司,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 1949年12月27日解放,今区境分属简阳、华阳两县。1960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现为行政副地、州级。……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曰驿站,始称‘龙泉驿’,并沿袭至清末,为川中名驿。”
这些多如满山桃果的资源,加上一大拨能说会道的民间文学传创者,你看这龙泉驿,就成了一个不生故事都不行的地方。
差不多二十来年前吧,区文化局主办、区文化馆承办的一本收有102个故事的小册子《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成都市龙泉驿区卷》经两三年采编,于1989年桃花灿烂时节行世。
十七年来,别的不说,这些故事至少让龙泉驿的生活更有味道、更有说的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说的、没有说法的地方,是如何的枯燥乏味,缺失生气和魅力。但是,当初的我们还是低估了龙泉驿对更多故事、更多味道向往的心情、决心和坚持。
区文体局下决心编出个《龙泉驿民间文学故事365》是2006年6月中旬的事。策划、提纲、开会、部署、分工、经费、收集、初选、采访、记写、打录、配图、编辑、审定、设计……一套程式下来,两三个月过去了——这真是惊人的跨越式的速度哇!
这本书既有“口谈”的一面,又有“书面”的痕迹,这是因为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神话、歌谣、传说业已萌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司艺术职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巫师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但是,广大的下层人民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此两条线似乎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但是,依然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作家又用自己的才气和想象丰富着口头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戏剧、小说等,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就受过《一千零一夜》的启示和影响。
对承担具体整理、采写的作者,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对故事稿件提出了相应要求,如:可以“捕风捉影”,不可以“无中生有”;可以有虚构性,也可以有真实性;可以用龙泉驿俚语,也可以不用;把握住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人民性、艺术性等特质;每个故事以300至1800字为宜,等等。
宰相女儿怕天亮被杀掉,因此她的一个故事总是要长过天亮、长过国王的期待。《一千零一夜》用大故事(134个)套小故事的办法,讲了三年。
现在,爱山爱水爱人的游客就是“国王”,因此我们就没得这个怕了,这使我们的故事大多很精短,几分钟十来分钟就可讲完一个。按一天只讲一个算,一年时间就讲完了。此谓龙泉驿地盘毕竟小于阿拉伯是也!当然,只要一发挥,一展开,一轮回,故事就这样蔓开来,一年又一年地走在日子里了。
龙泉山的古驿道真好!它串起了历史与现在、巴文化与蜀文化、劳作与幸福、景点与游客……这本书中,它又串起了故事与眼睛、嘴唇与耳朵、心灵与愉悦。它为异乡人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龙泉驿《故事地图》。
这是一条起于汉兴于唐、连接渝蓉、绵亘至今的“汉唐巴蜀古驿道”主道,全长1071华里,因在成都以东,又称古东大路。东大路成简段全长140华里,由中路(含桃花支路、香客支路)、北支路、南支路五条支道构成,后经过岁月的浸濡,至清代中期,这五条古驿道根据其经由的主要文化节点情况,就完全形成了名扬四海的龙泉驿站官道、洛带古镇商道、柏合长松文道、山泉桃花情道、茶店石经香道的格局。五道由西至东,翻过龙泉山后,均与东大路融汇归为一道。
——我们用古驿道、古驿站将故事分成了六辑。
同一辑中,按从西(蓉)至东(渝)的基本走向对镇乡(街办)排序;同一镇乡(街办)的故事,大致按故事发生时间排序;同类题材故事作相对集中处理。把十七年前收集的那102个故事原汁原味地囊括、融入进去。
现在,翻开这部书,就会发现以前那些面无表情的东西,那些永远不发一言的文化符号,如明蜀僖王陵、洛带会馆群、桃花故里、古驿道、北周文王碑、朱熹宗祠等,均动弹、复活了起来,并且从其砖岩、瓦砾、古木间,走出了才子、佳人、官员、香风和马。——难怪,在这个出奇热的夏天,我们依然能不时感到一丝丝莫名的凉爽。
因时间急促、人手不足、水平有限和各镇乡(街办)重视程度不一带来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譬如故事分布极度不均衡,譬如个别故事生动性不够,譬如未再对方言做注释,等等。
不知今后到很远的那个时候,会有哪个了不得的人物对《龙泉驿民间文学故事365》也来个切实而亲切的评价。
或者没人评价也行,那时,只要这些故事不失传,正通过老农牙缝的过滤,顺着一筒叶子烟的劲头咂巴咂巴喷云吐雾讲出,一样会让作为编者的我们在更远的地方侧起左耳,释下怀来。
2006年9月3日于龙泉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