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书法名家孙诒泽

标签:
瑞安中学前辈名师名师风采红烛春秋孙诒泽 |
分类: 瑞中名师 |
孙诒泽出身名门,其父孙锵鸣与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是亲兄弟,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以重宴鹿鸣加侍郎衔,晚清重臣沈葆桢和李鸿章皆出自他的门下。清代大学者俞樾曾为孙锵鸣七十寿诞撰联:“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将相两门生”,高度赞颂孙氏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地位与贡献。
孙诒泽为孙锵鸣四子,孙诒让的堂弟,从小熟读经史,曾就读于其父掌教的上海龙门书院。学识渊博,执教过诒善私塾,后来担任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幕府、军械局文案、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等职。因军功保举知县,分发江西候补,未得补而回到瑞安老家,帮办温州轮船招商局事务。
书法是古代读书人的基本功。孙诒泽酷爱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潜心磨砺,书法藏巧于拙,篆、隶、草、楷无所不工,功底相当深厚,卓然自成一家。黄绍箕赞其“楷书足以媲美李文田,篆法可与杨沂孙,吴大澂并驾齐驱”。宋恕亦称“内弟孙仲恺,性情高雅,最工书法,深得南宗意境”。
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末大儒孙诒让创办新式学堂“学计馆”,聘瑞安算学家林调梅任馆长兼总教习。开办一周年时,孙诒让撰联赞誉林调梅:“乡里有导师,亮节孤忠,历算专精祇馀事;洞渊昌邃学,通理博艺,艰难闳济仗其才。”此联由精于书法的孙诒泽书以锓木,悬挂于会堂两楹,以示纪念。
孙诒泽思想开明,一直支持堂兄孙诒让的办学之举。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孙诒让病逝后其创办的瑞安中学堂续办还是停办,主存主废两派士绅严重对立,爆发了“存废之争”。宣统元年(1909)正月,经地方士绅投票表决,官府宣布中学堂停办。主存派项崧、项湘藻等对此不予认可,遂改中学堂为私立,自行集款续办,孙诒泽参与捐款予以相助。宣统三年(1911),瑞安中学堂恢复公立,重新迁至原普通中学旧址县前卓公祠,推举孙诒泽担任监督(校长),主政学堂一年。
据《瑞安市志》“孙诒泽传略”载:民国初孙诒泽去北京,供职盐务署。当时,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孙诒泽常往探望,谈经引篆,意气清发,使太炎几乎忘记在鞅绊中。黎元洪任总统时,以肄业北洋水师学堂与诒泽有师生之谊,聘为总统府顾问兼国务院顾问,国史馆纂修。书法名亦大噪,章太炎称其“作篆根柢深固,从心变化,视世所传常熟杨氏、安吉吴氏书,雅郑相绝,不可为量”。后十年而归,以鬻书终其身。
在总统府任职时,孙诒泽曾应孙中山先生之嘱,书勉联“觅句深参少陵髓,他年留待太苏书”以赠大总统孙中山。上联赞许、勉励、高度评价受赠者的演说、发表论文,遣词造句的精益求精,深得杜甫写诗作文的精髓;下联则以慰藉的口吻,阐明公道自在人心,后人必定会对功过有公正的评价,勉励受赠者为国家大计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由于仕途坷坎,孙诒泽十分厌倦纷争不绝的尘俗功名利禄,曾为乐清虹桥龙圣寺的大雄宝殿撰书“名应不朽称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的楹联,这充满哲理与禅味的联语,对仗工整,情深意切,提倡忘机,崇尚佛心,追求不朽之名,正是他的人生之悟。果然,其书法为他取得不朽的大名。
民国时期,他和温州的池志徵、方介堪、邹梦禅等书法名家活跃于书坛,用自己的才华为书坛增光添彩,也为温州书法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以卓越的书法成就,与同邑书法家池志徵、许苞、项廷珍合称为“浙南四支笔”,在浙南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墨宝为人们所倾慕,所收藏。
孙诒泽墨迹除瑞安市文物馆收藏有各类书法作品多幅外,在浙南各处皆可见其手泽。如温州市区信河街白塔巷底的“南庐”匾额,“池上楼”正厅墙上挂着的篆书四条屏、《鳌江公学后记》石碑等,都是他的墨迹。在福建省福州市于山图书馆碑林中,也陈列着他书写的《万寿桥记》石碑,字迹清秀挺拔,下署“江西候补知县孙诒泽书”字样。他曾为“温州考察西北之先驱”陈万言的《西北种族史》、瑞安籍学者邵成萱编纂的《马氏文通易览》题签书名,瑞安籍李翘教授的楚方言著述《屈宋方言考》书名也是他挥毫题写的,其字端方朴拙又饶有奇趣,时人赞其“正好概括着李翘本人特立独行的治学旨趣”。
2020年瑞安玉海楼启动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通往二楼的一架木质楼梯被拆除后,隐藏其下边的两副红底黑字对联“卫鼎梁砖百世物,周经汉注六官篇”“千秋墨学明兼爱,满架瓯闻示敬恭”得以“露面”,两幅对联均出自孙诒泽的手书。据说当时孙家这一辈人中,他是公认的第一书家,所以会在玉海楼留下对联墨宝,也因为后来对联前面加建了楼梯,才使其掩于梯后得以保存至今。
平阳县顺溪镇的百僧堂云祥寺,坐落于铁障峰山麓。进云祥寺先要通过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单孔石拱硐桥,桥旁有大石壁迎面而立,岩壁上镌刻“渡飔桥”三个大字,端庄整肃,笔势苍劲,落款为孙诒泽。渡飔桥的“飔”字,是凉的意思,渡飔指的是信步走过凉风习习的硐桥,让人觉得十分凉爽。汉乐府《有所思》中有“秋风肃肃晨风飔”之句,从桥的取名中可见孙诒泽家学渊源,不愧为饱学之士。据说这是应顺溪名士陈少文之请题写的。他十分钦佩陈少文勇于创办新学之举,宣统三年(1911)专门为其撰写碑文,以志钦慕。
1910年3月,与陈黻宸、陈虬并称"浙东三杰"的宋恕逝世,孙诒泽撰悲伤惋惜不已,挽联云:“同客津门,倦游先返,忆曩时促膝而谈,料事论人宛如昨;横览当世,知己几人,怅此日赍志以殁,眇言元识更谁传。”上联忆昔,如泣如诉;下联叹今,不尽惆怅。情真意切,词雅书美!
爱国名臣、教育家黄绍箕十分器重孙诒泽的道德文章,曾撰联相赠:“腕发传业,下学上达;到官足席,含和履仁。”以十六字八言的联语,刻画了孙诒泽的平生业绩和德、行、情、操,可谓惟妙惟肖。
孙诒泽逝世后,温州著名学者、教育家张棡为其撰写的挽联云:“溯乡邦耆硕,逊学斋乔样,著述俱精,书法有传家,羡君朱鹭挥毫,字字酹缣,上轶三唐追晋魏;思文字交游,诒善塾埙箎,子喁最早,前尘都似梦,怆我白头访旧,匆匆把襼,去秋一别隔人天。”
【人物名片】孙诒泽(1866—1934),字仲闿,号处震、年震,晚号盘谷,家居瑞安县城道院前,光绪诸生。曾随父孙锵鸣就读于上海龙门书院,从小钟爱书法,篆、隶、草、楷无所不工,卓然一家,被誉为“浙南四支笔”之一。历任瑞安公立中学堂监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幕府、军械局文案、北洋水师学堂教习。因与黎元洪有师生之谊,民国初被聘为总统府顾问兼国务院顾问、国史馆纂修。回乡后以鬻书终其身。
前一篇:瑞安学计馆总教习:林调梅和陈范
后一篇:项启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